在广袤的博州大地上,一场农业变革正以数字化为笔,绘就着现代农业的崭新画卷。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智慧农业的浪潮席卷而来,让万亩良田实现“一键管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棉田上空的科技舞者:
植保无人机显身手
当下,正值棉花田间管理关键期,精河县各乡镇棉田上空,植保无人机穿梭往来,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7月18日,在八家户农场农户罗钧家的棉田里,绿油油的棉株一望无际,一架植保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精准喷洒药剂,高效完成作业任务。
“现在棉花处于花铃期,植保无人机在进行最后一遍封顶以及病虫害防治喷洒,1300亩地约13小时就能完成,效率远超从前。”罗钧感慨说。此前,拖拉机打药方式不仅会压坏棉花、造成棉铃损失,影响产量,且效率低下。而植保无人机定向精准施药,高效、安全,有效提升了农作物品质与产量。
近年来,精河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举措,推广机械播种、无人机植保、机械化采收等科技种植方式,推动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迈进。
精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张晓虎说:“从棉花、玉米、枸杞到小麦等大田作物,农业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农机智慧农业全覆盖,搭配信息化平台,生产技术和领域迈向智能化、数字化,极大助力农业增值提效增收。”
数字农业创新基地:
手机掌控施肥奥秘
当天下午,记者走进博乐市达勒特镇呼热布呼村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智能化农业令人眼前一亮。农户轻点手机屏幕,便能远程操控数字施肥系统,精准调控土地养分供给。“052号正在施肥中,施肥孔3号可使用……”指令声传出,这是当地农业生产从“凭经验”向“靠数据”决策转变的体现。
近年来,达勒特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积极作为,推广新型水溶肥料、液体有机肥料等环保高效肥料,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卫星导航精量播种、无人机施肥喷药、全程机械化管理等高科技种植方式齐聚,让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村委会主任赵永芳欣喜地说:“自从去年采用数字施肥技术,一人轻松管理大片农田,省时省力。”
达勒特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聂玉轩介绍,全镇自2018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共12万亩地。2023年起,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和智能球阀,目前已覆盖约5万亩地,涉及11个村队。农业数据大平台整合农户种植信息、土壤数据及增产对比等情况,预计今年每亩地将在原有基础上增产。
玉米地里的智能管家:
一体化系统提效增质
在温泉县塔秀乡1.087万亩智慧化玉米示范基地内,智能水肥一体机系统通过滴灌带将养分精准送达每一株作物。种植户只需打开手机App,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尽收眼底,24小时守护农作物健康。
温泉县金泉种子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李继增深有体会:“往年浇地全家忙碌,如今手机一点,精准灌溉,节省八成人工,玉米长势还更壮实。”该技术减少了农户入地操作频次,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节水节肥效率,稳定了地块出水压力,保障了玉米均匀生长,为产量提升奠定基础。
温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陈明介绍,温泉县在玉米种植中大力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覆盖面积达10万亩。依托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土壤墒情实时监测与精准灌溉决策。
据了解,博州共有无人机1094架、北斗导航2170台、智慧农机926台。这些数据背后,是博州农业向科技要效益、用智慧谋发展的生动实践。智慧农业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更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为博州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文:赛永杰、阿曼·景克斯 通讯员马海玲、邓新、吴雨恒、田笑笑
图:赛永杰、通讯员邓新、温泉零距离
博尔塔拉融媒体中心出品
监审:葛慧慧 编审:彭瑞 编辑:邹小梅 责编:邹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