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七月的热风掠过松嫩平原,寒地黑土绥化正酝酿着震撼北国的丰收交响。
这里,每一亩耕地都刻着“国之大者”的印记——玉米秸秆在机械化耕作中挺立成绿色城墙,水稻田泛着粼光映照着“藏粮于地”的诺言,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正将黑土的馈赠转化为粮仓里的坚实底气。
从“五良融合”的基地建设到“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的产业裂变,从智慧农机在田野划出的科技弧线到“寒地黑土”品牌绽放的金色光芒,这个农业大市正以扛鼎“压舱石”的担当,走出农业强市建设的铿锵步履,在千里沃野锻造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绥化样板”。
“十四五”期间,绥化市紧握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定位,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全力推进“三大”建设、“四个农业”晋级和“五化”目标实现,加速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筑牢“大基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构建多元供给“压舱石”
2024年,绥化市水稻、玉米单产全省第一;粮食总产量实现241.15亿斤,比2020年增长19.52亿斤,位居全省前列。每一百斤中国粮食中就有绥化优质粮1.72斤。生猪出栏、肉蛋奶产量、水产品产量以及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等多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闪亮的数字是“大基地”建设的累累硕果。
加快建设“大基地”,绥化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全面增强,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集成“五良”融合措施,深入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扎实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龙江和牛、大鹅、民猪特色项目,推进畜禽养殖基地建设,2024年生猪出栏627.64万头,占全省26.75%、总量全省第一,肉蛋奶产量166.8万吨,居全省前列。实施冷水渔业振兴行动,推进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2024年水产品产量20.8万吨,繁育各类苗种超过25亿尾,均居全省第一。设施农业和露地种植双轮驱动,放大绥化寒地黑土、富硒、绿色等优势,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2024年果蔬种植面积87万亩,年产量244万吨,位居全省第一。
锻造“双大引擎”, 以“5+8”产业体系激活农产加工链,领跑全省产业化进程
绥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落实“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构建“5+8”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玉米、水稻、大豆、肉类、乳品5大重点产业集群;突出建设鲜食玉米、蔬菜、冷水鱼、预制菜、中药材、鹅、汉麻和饲料8个特色产业集群。
2024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604.5亿元,比2020年增长44.23%;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1.72,比2020年提高1.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1.3%,位列全省第一。特别是,玉米加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玉米规上加工企业达到41户、营收实现近300亿元,较2020年实现翻倍增长。玉米加工能力超1100万吨,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由绥化市牵头申报的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和黑龙江省玉米产业集群成功获批。
发展“四个农业”,科技赋能、绿色转型、质量筑基、品牌破圈,绘就现代农业新图景
绥化市大力发展“四个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科技兴农,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1.7%,比2020年提高2.2个百分点。开展良种科研攻关,“十四五”期间,全市共选育推广优良农作物新品种502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50余项、发明专利20余项。常规粳稻、大豆育种处于我省领先水平,绥粳27、绥粳18入选常规水稻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名。东升系列大豆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亿亩以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建设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07个,其中国家级1个、部级2个、省级105个。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全市构建起了“1+2+3+10”的智慧农业体系,打造全省首个AI+农业培训平台“绥农云学堂”,农业托管智慧链案例入选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更新智能农机装备,10个县(市、区)全部被确定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24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92%,比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绿色优农,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模式,“十四五”期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4%。积极创建绿色生产基地,“十四五”期间新增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8.5万亩,全市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发展到1203万亩。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数量发展到748个,比2020年增加59个。
质量强农,全力构建以安全、绿色、优质、营养为梯次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十四五”期间累计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48项。《鲜食玉米质量信息追溯规范》等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团体标准,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地级市命名的鲜食玉米团体标准。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农产品追溯体系,“十四五”期间全市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庆安县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品牌惠农,以省级“黑土优品”品牌为依托,突出“寒地黑土”区域品牌打造,构建了“8+9+20”(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20个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农业品牌格局。“十四五”期间,全市共有38家企业及合作社、91款农产品获批“黑土优品”品牌标识授权。“寒地黑土”品牌价值实现1002.35亿元。“绥化鲜食玉米”“海伦大豆”“庆安大米”品牌价值分别达到40.63亿元、51.17亿元、145.49亿元,优质区域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
暮色渐浓时,天边燃起火烧云,将整片田野渲染得红彤彤的,这热辣滚烫的寒地黑土上,每一株作物都在积蓄力量。待到秋风再起,这里必将迎来一场盛大的丰收,而满目碧绿的蓬勃生机,也将如同这生生不息的土地一般,年复一年,续写着永不褪色的壮丽诗篇。(记者 廉红)
来源:绥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