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珍珍
近日,河南南阳女孩七七因一段街拍意外走红,于正递来橄榄枝却被母亲婉拒;而母亲携女参与商场活动的寻常画面,却引来“妈妈更想红”的汹涌指责。这恰如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流量时代对个体选择的傲慢逼迫。
(图源:抖音账号七七)
当15岁的普通女孩七七遭遇突如其来的网络走红,这个家庭正面临当代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抉择:是拥抱流量红利,还是坚守成长规律?在MCN机构蜂拥而至的邀约中,七七父母将学业置于首位的选择值得尊重——毕竟在15岁女孩的面前,初三关键期与娱乐圈的不确定性孰轻孰重,本就不该由网络看客以“人生导师”的姿态去越界评判。
虽说娱乐圈靠脸吃饭,但是只有一张脸能走多远呢?正如孙燕姿父亲的远见之明:当年华纳唱片愿意等待孙燕姿完成学业再签约,晚两年出道后的孙燕姿唱片成绩不俗,荣获第十二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这个经典案例证明,真才实学经得起时间考验,系统教育赋予的底蕴才是核心竞争力。
(图源:抖音账号七七)
在流量与成长的天平上,每个家庭都有权利做出符合自身价值观的平衡。七七参加商场活动只是漫长人生中的小插曲,在不影响学业、有妈妈全程保护的前提下,增长见识并无不妥。指责其母亲“急于变现”“目光短浅”反而是一种道德绑架和网络暴力。试问,当这样的流量降临到自己身上,你又会如何抉择呢?
被星探发掘不意味着必须成为明星,长相出众也不代表要进娱乐圈。初中生七七就像成长中的小树,未来有无限可能:完成基础教育后,如果她对表演艺术感兴趣,完全可以通过报考专业院校接受系统训练,在演艺道路上稳步前行;倘若她钟情于其他领域,选择平凡而充实的生活同样值得尊重。有人向往聚光灯下的璀璨,也有人沉醉于市井烟火中的恬淡,每一种选择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比起无谓的揣测与指责,更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如何保护七七在喧嚣中安然成长,请给予七七和她的家庭应有的空间和理解。让舆论焦点从“红不红”转向“如何保护好一个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自主选择权”,让每一个被流量意外“选中”的人不要被流量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