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平报融媒记者 王辉
7月21日傍晚,牛世明驾驶一辆用三轮车改装的餐车来到平顶山市区创业大道与神马大道交叉口附近(北至高阳小区西门)夜市摆摊做烧烤生意。
商户李世辉忙着为顾客烤鸡翅
今年28岁的牛世明是平顶山高新区遵化店镇遵化店村村民,此前一直在苏州打工。因为远离家乡还经常出差,他一直想摆脱这样的工作节奏。不久前,牛世明辞职前往广东学习烧烤手艺,两个月后返乡创业。烤鱿鱼摊位每晚营业额在500元左右,这是个让他比较满意的数字。“出摊一个星期了,生意还行,在这里没有竞争压力。”这是除赚钱之外他十分在意的一个方面。
今年5月以来,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优化辖内高阳小区、平顶山东站、东奥水城小区附近的夜市摊点、饭店外摆经营管理与服务措施,释放夜经济市场活力,激发居民的消费动力,为夜晚的鹰城增添了浓浓的烟火气。
免费服务引来商户入驻经营
7月21日晚,与牛世明一前一后来到高阳小区西门夜市出摊的,还有42岁的叶县居民辛双喜,他经营的是东北特色小吃锅包肉、锅包虾。
辛双喜为客人做锅包肉
辛双喜目前租住在平顶山市湛河区高阳路街道杨西村,靠打零工和夜市生意维持生活。一周前,了解到高阳小区西门夜市客流量较大,他便开着餐车来到这里。高新区城管执法人员当即给他指定了一个经营位置。
“在其他地方做生意得缴纳卫生费、管理费,一个月得有四五百元的支出。在这里做生意啥费用都没有,全免!”辛双喜高兴地说。
说话间,市区建设路中段碧桂园·应国府小区居民常如意与妻子来到辛双喜的摊位前,花40元点了两份锅包肉。常如意说:“我女儿很喜欢吃锅包肉,以前辛老板在其他地方摆摊时就常去吃。现在只要放学回家路上看见锅包肉,就会给她买。”
红毯铺地秩序井然
40岁的商户李世辉租住在高阳路街道前城村,在高阳小区西门夜市经营烤鸡翅生意已两年多,通常每天下午6点出摊,午夜收摊,“平均一晚上营业额四五百元,能净挣200多块钱。”李世辉说。
夜市摊点群人气旺
当晚8点多,家住高阳小区的男青年小陈来到李世辉的摊位前,花10元钱买了两个烤鸡翅。他说:“我差不多天天来这里买烤鸡翅,是他的忠实顾客。”烤鸡翅、收钱,正是上客的时候,烤炉前的李世辉额头上布满了汗珠,脚下垫着的红地毯格外醒目。“放地毯是为了防止餐车上的食用油滴落污染人行道。”李世辉说,在这个夜市做餐饮的每家商户都要铺地毯,以防滴油渗油。
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夜市值班人员王娟娟告诉记者,除配备地毯外,夜市餐饮商户还要配备垃圾桶,要做到垃圾不落地,不能出现噪声扰民现象。夜班值班时间是下午6点至晚10点,她和同事秦丕的职责就是服务商户、监管商户的经营行为,还包括化解纠纷等。晚上10点以后,夜市秩序与市容由商户代表维护。
市区神马大道东段一家烙馍村饭店顾客盈门,店外还坐了两桌客人。该店经理张晓玲说:“最近一段时间中午生意不行,客人很少,晚上的生意还可以。”
据了解,今年“五一”过后,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根据该店所处位置、经营规模等情况,允许该店在门前摆6张餐桌进行店外经营。因天气炎热,现在在店外就餐的客人不多。
与这家烙馍村相邻的一家新开业饭店的生意相对冷清很多,店内外客人屈指可数,但店主张帅宾并不气馁:“饭店正在试营业,虽然现在生意不行,但坚持下去,相信以后会慢慢好转的。”
统筹规划促市场繁荣
夜幕降临后,漫步在高阳小区西门、东奥水城小区等处夜市,“鸡汤豆皮”“鸭血粉丝汤”“牛杂螺蛳粉”······一个个特色美食招牌流光溢彩,为鹰城东部的城市夜色增添了一抹充满活力的亮色。
高阳小区西门夜市一角
据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孔新厂等人介绍,去年同期,高阳小区西门夜市有40多家摊点,现在有50多家,其中牛世明、辛双喜等人是新增商户,摊点群也从高阳小区西门扩展到创业大道与神马大道交叉口南侧。 目前,与该局签订《餐饮夜市外摆经营管理规范承诺书》的商户有64家,从业人员约150人。
从传统特色小吃烙馍卷豆腐、肉夹馍、凉皮、凉菜等,再到肚包肉、锅包肉、羊捆肠、炸蚂蚱等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小吃,这些夜市摊点经营的品种丰富,不断吸引着周边群众及远方客人前往高新区夜市品鉴尝鲜。
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戴超说,为实现市容和经济繁荣双赢,高新区坚持“有度有序”原则,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临时经营区域,在平顶山东站、高阳小区、东奥水城小区等夜经济活跃区域划定场所,允许店外就餐、小吃摊固定点位经营,明确经营范围和管理标准,有序放开夜经济。根据季节差异实行灵活开放时段,实现了安全、有序、整洁的城市管理目标,在释放夜经济市场活力的同时激发市民消费动力,增强了商户的经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