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永生
当35℃的高温持续炙烤运城大地,这座城市的消费市场活力却持续升温。从防晒用品的热销到民谣仓库的歌声,从夜市的烟火气到水上乐园的欢闹,运城正以多元消费场景解锁夏日经济新玩法,让“热天气”催生“热消费”。
从物理防晒到精神降温
在盐湖区,上午10点的超市防晒专区已人头攒动,市民王霞的购物筐里躺着防晒衣、冰袖和喷雾——这些装备将伴她共赴凤凰谷之行。“现在选防晒衣都看材质和防护指数,红色款虽然吸热,但紫外线阻隔率更高。”她的选择折射出消费观念的升级。超市负责人透露,入伏以来,超市防晒产品单日销量突破200件,其中兼具功能性与时尚感的红色防晒衣、冰丝面罩成为爆款。
当夜幕降临,消费场景随天色一同切换。位于盐湖区工农西街的民谣仓库里,驻场歌手的吉他声驱散了夏日燥热。市民张鹏点了杯精酿啤酒,在昏黄灯光下放松身心:“听一曲民谣,饮一口啤酒,整个人都舒畅了。”记者了解到,这家开业不久的民谣仓库,凭借50—100元的人均客单价,日均接待食客超200人。
更浓郁的烟火气藏在盐湖区盬街夜市的灯火里。100多个摊位绵延数百米,炸油糕的滋啦声与相声表演引发的笑声交织。四川游客张先生举着刚买的炸油糕赞叹:“5元就能尝到地道风味,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为保障游客体验,该区管理部门增派了15名清洁人员和20名安保人员,让夜市在不失去烟火气的同时更有秩序。
从单一“玩水”到多元消费
永济雪花山水上大世界的彩虹水寨里,孩子们的笑声比浪花更响亮。家长武静看着儿子从滑梯冲入水池,自己也准备去体验人工造浪:“一张通票能玩1天,比待在空调房有意思。”这座占地3万平方米的水上乐园,不仅靠门票吸引客流,更靠泳衣、泳圈等产品创造增量——卡通造型的儿童泳圈单日能卖出80多个。
在盐湖区的游泳馆里,王教练刚结束私教课,他的7月课程表已排至月底:“有白领报的‘速成班’,也有家长给孩子报的‘暑期特训’,晚上8点还有游泳爱好者包场。”游泳馆负责人介绍,目前,馆内培训收入已占总营收的45%,远超去年同期。
在绛县绛北大峡谷的漂流码头,排队人群从起点延伸至停车场。除漂流外,水上秋千、儿童水枪战等项目覆盖全年龄段,景区负责人透露,周末单日接待量突破3000人次。
从满足需求到创造价值
在盐湖区禹都市场的泳衣店里,店主正忙着补货。“儿童泳衣和防水手机袋卖得最好,销量较5月涨了50%。”货架上,标注“UPF50+”的专业泳衣与卡通造型泳圈相邻,折射出消费需求的专业化与个性化。市场监管局的提示牌摆在显眼处,提醒消费者认准3C认证和材质标识。
夏日消费的火热也带动了就业。永济姑娘王莹在雪花山水上乐园做检票员已有两年:“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收入4000元,还能照顾家人。”
从防晒衣的科技含量到民谣仓库的情绪价值,从漂流的体验感再到泳衣的安全标准,运城夏日消费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从“解暑”到“悦己”的升级。当清凉需求遇上创新供给,这座城市的夏日消费正呈现出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