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广东农业防台实战:黑科技让海洋牧场成“不倒翁”

   日期:2025-07-25 13:30:4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0    评论:0    

南方财经记者张梦琦 广州报道

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于7月20日在广东江门台山市和阳江海陵岛沿海两次登陆。受其影响,广东全省部分市县出现大风、暴雨、洪涝灾害。广州市气象局预测,广州陆地和港区局部累积雨量达450毫米,最大小时雨量超120毫米。

广东地处亚热带,暴雨、霜冻、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多发,是典型的区域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区,农业安全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此轮台风过境,广东农业应对及时有效。

一组数据显示,台风首次登陆前48小时,全省有效组织抢收工作,早稻收获率达85.5%,预计受影响较严重的粤西和珠三角西部平均收获率达96%;7月20日13时,全省累计转移人员66.9万人,7000余艘渔船回港避风;7月22日上午10时,广东(不含深圳,下同)保险业累计接收报案8377件,估损金额2.11亿元。

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广东农业在应对此轮台风过程中,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体现出巨大作用。为应对此次台风,广东各地各部门闻“风”而动、争分夺秒,抢收水稻蔬果、疏通农田沟渠、铺设防风设施、滚动排查船回港、人上岸等措施落实情况,确保农业打好打赢防台风硬仗。

同时,在无人机、农业AI应用、抗台风海洋牧场系列装备等科技支撑下,各地严格落实海上防风“六个百分百”“五停”等措施和农业保险机制,“人技同防”构建起“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的坚固防线,展现出广东农业在抵御自然灾害、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方面的韧性。

黑科技助力农业防台

7月18日夜,台风“韦帕”步步紧逼下,江门台山四九镇多片稻田灯火通明,近40台收割机开足马力,最终在台风登陆前完成近1000亩稻谷收割,抢收率达100%,近67公顷稻谷“零损失”。

稻谷抢收之后还要抢烘干。在广东省最大的烘干中心——汕头潮阳区农机农事服务中心,40台大型烘干机齐轰鸣,日烘干能力达1160吨,持续满仓运营。近日,此类场景也在中山、湛江、茂名等多地密集闪现。

“人歇机不歇”的轮班作业,水泵、收割机、拖拉机、农用无人机、烘干机的高效协作,让早稻应收尽收。截至7月18日18时,全省早稻收获面积1110多万亩,收获进度达85.5%。分地区看,受台风影响较大的粤西和珠三角西部收割已近尾声,云浮99%、湛江98%、江门96%、阳江96%、肇庆95%,茂名93%。

针对台风常伴的风暴潮对海上养殖设施的威胁,各地依托气象追踪与AI分析技术,精准发布预警,确保在台风登陆前达成“水面无船、海面无作业、设施无人”的目标。

阳江水上安全治理平台“粤水安”运营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记者,依托智能检测与分析,该平台提前24小时开启台风预警,在台风生成极短时间内,以短信、APP弹窗、AI语音电话等渠道向9000余艘渔船、2万余名从业人员推送台风预警及回港避风指令,并通过视频AI行为识别+定位传感器严密盯防,对未及时回港船舶及设备异常位移启动人工干预,形成“人、船、港、岸、岛、海上风电场、海洋牧场”的立体感知网。

7月20日,阳江水上安全治理平台“粤水安”系统监控截图,受访者供图。

据悉,截至7月19日1时,全省3209艘应回港渔船已经全部回港避风。

除紧急预警外,长远来看,提升农业设施的抗灾性能更为关键。此轮台风也充分验证了珠海海洋牧场系列装备在结构设计、智能控制等方面的硬核实力。

7月20日,台风“韦帕”过境珠海,桂山岛大小蜘洲海域狂风大作,56.7米/秒的瞬时阵风能轻易掀翻屋顶、折断树干,而“格盛1号”“澎湖号”两座深远海养殖平台在海面稳稳扎根。据格盛科技副总经理杜兵介绍,该平台采用半潜式结构让重心深埋水下,像“不倒翁”一样扎在海里;八条锚链从平台延伸至海底,牢牢拉住主体,锚泊系统正是对抗狂风的关键。

南方财经记者从珠海海洋集团获悉,在隘洲岛海域,“伶仃牧场1、2、3号”系列网箱也具备潜浮升降控制能力,能够应对50年一遇的海况、抗17级台风;即将投产的“湾区伶仃号”还搭载了智能监控系统,能提前启动全电推进系统,开启“游弋”模式,自主躲避台风。

立体管控覆盖全流程

3至6月、7至9月是华南地区明显的两个汛期,后汛降雨的“主角”变为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在长年防台实践中,广东已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防台机制。

回顾此次防台过程可知,这绝不是被动响应,而是一场主动部署、系统联动、紧张有序的协同作战。

7月17日,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做好当前热带低压防御工作。

通知指出,7月19日12时前,全省海域全面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措施,所有在广东海域作业的渔船(含乡镇渔船)就近回港避风;渔排养殖人员、海洋牧场人员全部上岸避险;海上风电施工平台人员全部安全撤离;乡镇船舶、海钓船、游艇等禁止出海;跨海航线、滨海旅游景区适时关停。

据悉,截至19日2时,海上防风“六个百分百”措施全部落实。523艘海上作业渔船全部回港避风,1482名海上风电施工平台人员、9272名渔排养殖人员、1282名海洋牧场人员全部上岸避险。

同时,多地实施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五停”措施。截至20日13时,全省累计转移人员66.9万人,其中海上转移1.2万人,陆上转移65.7万人。

聚焦本轮台风在广东的首次登陆地江门,7月16日,江门市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专家召开专题会商会,联合制作发布水稻气象灾害风险预警;7月19日,江门召开全市防台风电视电话会议,台山市三防指挥部发布防风Ⅰ级应急响应通知、台山市卫生健康局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各部门密切配合,全面展开防灾减灾行动。

7月21日,台山广海镇某家海鲜餐厅负责人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当地大部分商铺都在正常营业,虽然海鲜货源品质稍受台风影响,但整体市场价格平稳。

目前台风影响渐退,广东灾后恢复体系高效运转。

一方面,农业保险机制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开展查勘定损与理赔,为受灾主体提供关键资金保障。“台风当晚阳江部分农田受浸,基地百香果落花严重。”阳江阳西县某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次日下午保险工作人员已实地勘探受损情况并着手理赔程序。从往年同类情况看,农业保险理论效率较高,能有效弥补损失。

南方财经记者从广东金融监管局获悉,截至7月22日上午10时,广东保险业累计接收报案8377件,估损金额2.11亿元。广东保险业应对“韦帕”台风累计投入服务人员5478人次,查勘车辆2936台次,施救车辆1794辆次,无人机290架次。累计协助农户抢收水稻7.5万余亩,派出专业人员对417个海水网箱、1800亩甘薯、12.68万亩鱼塘进行风险排查。

另一方面,广东“轻骑兵”农技特派员团队常态化下沉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基地,解决复产技术难题。6月强台风“蝴蝶”过境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赴清远等地,针对不同作物和受灾情况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此轮台风期间,汕尾依托“入户联心”机制,组织农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早稻抢收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实时跟进种粮大户粮食抢收进度,全力以赴减少损失。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