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于央视网、央广网中国之声、中青网、看看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
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时“溺亡”,老师受伤。随后当地成立联合调查组,初步查明事故直接原因系浮选槽上方钢格栅板一侧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当日受集中载荷后瞬间断裂,导致整块格栅板翻转脱落。目前,涉事车间全线停产整顿;企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当日监护人员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东北大学已启动校内问责,暂停所有赴矿山现场实习,并成立家属善后专班;企业与学校已同6名遇难学生家属全部取得联系,正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及《生产安全事故赔偿办法》协商赔偿。
央视网发表评论表示,对这6名学生死亡的原因,事故通报用“溺亡”一词一笔带过。但稍微了解下“浮选槽”是什么,都会对这起安全生产事故不寒而栗。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7月24日,有消息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提级调查。7月25日,东北大学为悼念遇难学生,官网网站颜色已变黑白。
东北大学官网
涉事企业车间主任回忆事发过程 事件发生完整时间线公布
事件曝光后,央视网记者24日实地探访了涉事企业,大致还原了事发过程。记者在事故厂区看到,目前厂区内生产经营活动全部暂停,发生事故的浮选车间已被警戒线围了起来。
据悉,7月21日,55名师生乘坐火车抵达厂区,当天下午企业对师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7月22日—23日,师生在企业工作人员带领下在厂区参观学习。
23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师生在参观浮选车间时发生了坠落事故。在听到学生呼喊有人掉落浮选槽后,现场工作人员立即按下浮选机急停开关,并用对讲机呼叫工友前来救援,通知中控室停车,同时疏散师生撤离到安全位置。在此期间,工作人员还发现了坠落半空的老师,第一时间实施了救援。10时58分,公司矿山应急小队抵达现场。12时01分,第一名人员被救出;12时40分,最后一名人员被救出。坠落人员被救出后立即送往医院抢救,经医护人员确认已遇难。据了解,6名遇难大学生年龄在20—22周岁。
媒体新黄河就救援时间提出疑问,10时20分左右发生事故,而直到10时58分公司矿山应急小队才抵达现场。这长达38分钟的救援时间差,且不说6名学生所处的是宛如人间炼狱般的矿浆,就是一般的溺水事件,38分钟的煎熬等待也早已过了黄金救援期,应急处置如此滞后令人扼腕,就算这次殒命的不是这6位学生,而是正常作业的工人,涉事企业日常反应机制如此怠慢,也足显对“人命关天”这一安全生产准则的麻木。提级调查后,这38分钟的救援时差需要被审视。
24日下午,记者在医院见到了此次事故中受伤的老师,目前正在恢复中。同日,网络传言遇难学生遗体损坏,殡仪馆表示,遗体23日下午被送来,目前还不能吊唁。遗体和平时一样,不像网络上说的可能会被损坏。他们会清理得干干净净。
受伤老师
据媒体中国之声记者采访企业浮选车间主任李春爽获悉,浮选槽矿浆的pH值为8~9左右,温度在30℃~40℃左右,不存在强酸强碱和高温的状况。坠落的地点的格栅板为钢制结构,尺寸在1米×2米6左右,距离浮选液面的高度,大约是在两米左右。
李春爽介绍,参观学习沿着车间内绿色参观通道进行,宽度仅有1米左右,平时两人并行是没有问题。事故当天,参观团师生总数为55人,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有3人。当时发生坠落的地方,距离李春爽讲解的位置,大约4米左右,已经明显偏离了绿色的参观通道。“我正在给前面的老师学生讲解,后面的学生也想看,可能直接从后面绕过去了。在进场之前,我们维护了现场秩序,但是参观通道上面,没有进行安全秩序维护。”
李春爽告诉记者,格栅板为钢制材料,日常每天都会检查,发生格栅板脱落的区域,平时也会有工作人员检查操作设备,但此次大规模学生参观学习,企业和学校在此之前并没有做过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检查。
记者从呼伦贝尔市“7·23”事件应急指挥部了解到,浮选生产实习是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培养方案规定为2学分,课程性质为必修,在暑假组织实施。其中,浮选车间现场学习是浮选生产实习的必要环节。东北大学于2023年与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先后于2024年3月、2025年3月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到此次事故矿进行毕业实习。此次学校组织的是矿物加工工程2022级本科生,生产实习时间2周,其中现场实习1周,参加现场实习的学生共51人,教师4人。
另据中青网报道,7月24日下午,东北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向中青网提供了一份最新的事故情况调查通报。通报显示,已初步查明的事故直接原因是浮选槽上方钢格栅板(规格1.2m×3m)一侧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当日受集中载荷后瞬间断裂,导致整块格栅板翻转脱落。事故调查组发现,涉事企业2月份虽对格栅板进行过一次“局部更换”,但未对全部焊缝做无损检测;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未限定同时站立人数;学校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但今年2月25日,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内蒙古矿业选矿部浮选车间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文章,却称其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筛板更换、三系列泡沫冲洗水改造以及药剂制备间和石灰乳制备间、循环泵地面修复等众多改善作业环境技改项目,消除现场安全隐患。该文章还提到,2024年,浮选车间安全环保事故为零、职业健康事故为零、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目标。
媒体看看新闻采访称此事主要是“人祸”,国务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组专家冯双虎分析事故主要是人为因素所致,暴露了企业多方面的操作违规。
媒体看看新闻报道截图
什么是浮选槽?掉入浮选槽为何这么恐怖无生还可能性呢?
本次事故中浮选槽进入大众视野也引发广泛讨论。据报道,铜钼矿浮选槽是一种用于铜钼矿浮选分离的关键设备,通过泡沫浮选法将有用矿物与废石分离。有业内人士表示,浮选槽中的矿浆水含有悬浮物、化学药剂和重金属离子,具有腐蚀性和高温风险,需注意安全防护。
此前,有东北大学学生曾告诉媒体,其曾去过事发选矿厂,“平时除了检修设备,没有员工在机器旁边”,其回忆实习时“浮选区员工平时也就二三十人,实习参观的时候学生加老师会比浮选车间员工多”。其还提到,如果是7个人站在格栅板上,“可能板子会受不住”。在相关视频评论区,有从事该行业的网友怀疑,是不是浮选槽内强碱等化学试剂的腐蚀作用,导致格栅板脱落。
媒体极目新闻记者线上联系多家专业出售格栅板的商家,他们均向记者表示,格栅板是热镀锌的,具有高防腐性,也耐高温。商品信息显示,格栅板尺寸大多在1平方米以下,也可定制大小,有的用于沟盖,有的用于楼梯踏板,还有的用于平台。一款厚30毫米、面积0.7平方米的板子备注“用于平台可承重4-8人”。有商家解释称,格栅板的承重是有限的,具体能承重多少,要看格栅板的尺寸,一般来讲,跨度越大承重要求越高,如1100mm*1000mm*30mm的热镀锌钢格板可以承重300斤到500斤,宽度缩小至250mm则可承重1吨左右,如果想要提高承重能力,可以提高材料的高度和厚度,如果格栅板悬空放置,可以在下方加支撑提高承重。另有商家表示,悬空放置的格栅板要看现场结构及四周是否有梁,如果板上要走人建议选高一点的,四周一定要固定好。
记者注意到,有“安全生产”方面的账号曾发文指出,浮选槽为工业高危区域。格栅板作为防护设施脱落,暴露出设备维护缺失或设计缺陷。一般有格栅板的地方都有高落差,维修人员现场巡检时也应格外小心。
一名从业者表示,浮选槽中的矿浆水含有悬浮物、化学药剂和重金属离子,具有腐蚀性和高温风险,需注意安全防护,“人掉进浮选槽,基本没有生还的希望。”
媒体大象新闻采访矿物工程相关从业者王先生获悉,浮选是选矿厂工艺流程的一个工段,目的是将有用矿物成分进行选别和富集。浮选槽的矿浆在搅拌、充气和浮选药剂的作用下,有用金属成分被活化吸附后,带到泡沫层中,经刮出就成为了精矿。王先生表示:“因此,浮选槽中的矿浆含有化学药剂和重金属离子,具有腐蚀性。人掉进去,很难生还。”
据央视网早前消息,浮选槽内的介质不是水,而是由磨碎的矿石粉末、水与浮选药剂混合形成的矿浆。这种矿浆密度远高于水,如泥浆般黏稠,人体下坠后迅速沉底,挣扎时矿浆就会附着口鼻堵塞呼吸道。此外,矿浆还含有氢氧化钠(强碱)等腐蚀性药剂,呛入后会严重灼伤人的呼吸道和肺部,加速窒息。同时,槽中还有高速旋转的叶轮,掉下去的人还可能被其击中,造成肢体骨折或撕裂。更要命的是,由于矿浆浑浊黏稠,事故一旦发生,救援极其困难。救援人员需穿戴防护装备才能靠近施救,徒手打捞、拖拽非常费力且缓慢,救援人员自身也面临矿浆化学伤害和卷入叶轮的风险。
格栅板则是安装在浮选槽等设备上方或通道等处的金属网格板。它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作为平台或通道,起到承载作用;另一方面能起到防护隔离效果,防止人员或物体直接坠入下方的设备或空间,同时也能让矿浆上方的气体等顺利流通,不影响浮选工艺的正常进行。合格的格栅板必须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另据南方都市报消息,有东北大学学生告诉记者,遇难学生系该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三学生,“浮选槽里面是矿浆,人掉进去动不了”。受访学生表示,其曾去过事发选矿厂,“平时除了检修设备,没有员工在机器旁边”,其回忆实习时“浮选区员工平时也就二三十人,实习参观的时候学生加老师会比浮选车间员工多”。其还提到,“如果是7个人站在(格栅)板上,可能板子会受不住”。
涉事矿业公司曾被查27项隐患 学校、涉事企业该担何责
据媒体央广网24日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涉事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内蒙古矿业”)在2021年被发现27条隐患。而在2024年,中金内蒙古矿业还因未批先建,企业和主管负责人共被罚款51.8万元。
那么,6名学生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而这一切发生在东北大学组织的浮选生产实习中。校企双方各承担什么责任?
媒体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北京的王康律师,其表示从企业方来看,通报称,格栅板脱落导致6名学生坠入浮选槽。若经后续调查认定格栅板本身存在事故隐患,但涉事企业相关人员却没有及时发现并予以消除,其可能会被认定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在量刑方面,经调查被认定对事故负主要责任的人员,若无其他法定减轻处罚情节,可能面临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被认定对事故负次要责任的人员,则可能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同时,如果调查认定这家企业对事故负有责任,那么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的相关规定,企业将面临120万元以上150万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目前,涉事企业已停产。
另一责任方是学校。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和实习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安全健康的环境。此外,高校在确定实习单位前须进行实地考察评估,选择管理规范、符合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的单位进行实习,确定满足实习条件后,应与实习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管理责任。王康表示,此次事故中,若涉事高校在对实习单位考察评估过程中存在过错,没有发现实习单位存在的明显问题,或者在实际实习过程中没有继续对学生的安全状况保持足够关注,那么,涉事高校需要为此向遇难学生家属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他称,若经调查认定涉事企业在对事发区域格栅板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存在过错,企业亦需向遇难学生家属承担赔偿责任。至于具体由哪一方承担多少赔偿责任,还需看涉事学校与企业之间关于实习安排的协议,比如,学生在实习期间是由企业负责管理,还是学校负责,企业协助。协议中的约定,会影响最终各方的赔偿比例。
除了企业和学校,当地监管部门如果没有尽到应有的监督职责,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广东律师陈亮称,如果当地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管人员在平时对涉事企业的安全检查中存在失职、渎职,这些人也可能因涉嫌玩忽职守罪或滥用职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陈亮还提到,涉事企业、涉事学校,以及本次事故涉及的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如果经调查认定对事故发生存在不同过错,还将被依法追究相应的党纪政务处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