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京艺 沈剑奇
盛夏中原,万物竞秀;俊采星驰,智汇八方。7月25日,由新华通讯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全体会议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启幕。
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的近200家媒体、智库、政府机构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40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以“弘扬‘上海精神’ 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共商国际媒体合作,共促全球文化治理。
步入会场,巨幅电子屏上的主题宣传片如同一幅流动的丝路画卷:从中欧班列(郑州)的汽笛长鸣,到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璀璨灯火;从巴基斯坦拉合尔城堡的庄严神秘,到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集的繁华喧嚣——光影交错间,一幅合作共赢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孕育华夏文明的古都郑州,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今天我们相聚在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以‘上海精神’为桥梁,汇集媒体智库的智慧和力量,必将书写上合组织繁荣发展新篇章。”主持人的开场白引人共鸣,让前一天已在郑州参访的尼泊尔国家通讯社执行编辑沙拉奇钱德拉·班达里深有感触:“河南的发展成就令人惊叹,我希望能将这些故事带回尼泊尔,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
弘扬“上海精神” 共谋上合发展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挑战与机遇交织共生。“单边主义和封闭排外无法应对全球性挑战,唯有团结合作才是正确出路。”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顾问科奇科诺夫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上海精神”所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正是我们应对挑战、开创未来的关键。
科威特驻华大使贾西姆表示,“上海精神”以其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为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媒体和智库作为思想传播的桥梁,在促进文明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言中,中外嘉宾畅所欲言,“合作”“共享”“连接”成为高频词。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深化媒体与智库合作,推动信息共享,是增进互信、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深化文明互鉴 共筑文化心桥
“中华文明与上合组织国家的文明交流源远流长,这种互动不仅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的发言引发广泛共鸣。
会议期间,刚劲雄浑的少林功夫表演,曼妙灵动的中国古典舞蹈表演成为无声的“外交语言”,赢得了中外嘉宾的阵阵掌声。巴基斯坦巴赫利亚大学副教授哈桑·达乌德·巴特在观看后深有感触:“武术的力量与舞蹈的优雅,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种基于文化与艺术的交流,比任何语言都更能拉近我们的距离。”
而在会场外,大会特设的城市展区和非遗展区吸引外宾争相“打卡”。从钧瓷的瑰丽釉色到汴绣的精巧工艺,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跨越语言障碍,架起了一座文明互鉴的桥梁。
推动务实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
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峰会还发布了《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郑州共识》和《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智库报告,为未来合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多边与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李勇慧表示,这些成果凝聚了各方智慧,期待以此次峰会为契机,上合组织国家能深化联合采访、人员培训、学术交流与研究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助力地区团结合作和发展振兴。
全体会议落幕并非终点,随后,与会嘉宾将前往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地进行参访,在殷墟甲骨文前触摸华夏文明的密码,于龙门石窟中体悟艺术的交融,在古都开封的《清明上河图》盛景里领略历史的厚重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