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城区祖庙街道东升村,村民黄生主动清理了天台上的12个闲置花盆。“村规写得明白,要搞好卫生积极主动配合防疫工作。”他指着新安装的防蚊纱窗说,“宣传到位,租客们都自觉清理阳台积水了。”
佛山市禅城区启动蚊媒疫情防控以来,一场以完善村规民约为核心、全民参与的蚊媒孳生地清理攻坚战,正在农村全面铺开。截至7月26日,该区53个村全部完成村规民约表决,群策群力,群防群控,构筑起农村蚊媒防控的“铜墙铁壁”。
张槎街道下朗村正在表决村规民约。
织密防疫网“最后一米”
明确村集体村民各方职责
来自禅城区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该区每天投入约5600人次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排查村闲置地956处、闲置农房3393处、在建自建房工地1362处,清理问题点4715处,清理垃圾400多吨。
据禅城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为迅速遏制蚊媒传染病疫情扩散,切实加强农村蚊媒传染病孳生地清理,保障群众健康安全,该区从制度设计的层面出发,于7月23日制定了《加强农村蚊媒传染病孳生地防控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该区还发出公开信,倡议全区出租屋负责人和承租人,通过做好蚊媒防控,改善环境设施,履行防疫责任等,防控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
南庄镇东村村民表决村规民约现场。
《意见》紧扣禅城农村人居环境管理维护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村民与村集体两个方面明确职责,并将这些职责细化为10项具体措施。
强调压实出租屋组防疫责任,强化闲置地块环境卫生整治和闲置农房卫生管理,加大村内公园、农村公厕、村道等保洁频次,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点在垃圾收运后及时冲洗地面及排水沟等。
《意见》提出,在落实上述措施过程中,对拒不配合防控或房屋多次出现阳性积水的,可通过村规民约规定对相关村民(成员)作出相应的处理,将防疫防控网络织密到“最后一米”。
值得一提的是,在应急采购方面,禅城区启动非常规管理措施。防控应急响应期间的防疫采购,在审批手续齐全情况下,可用党组织书面依据替代发票入账;100万元以下防疫开支事项,可经党组织审批后先行实施,事后公示开支明细。
“这些措施解决了基层防疫的燃眉之急。”南庄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罗俊轩说,“这个7月,南庄镇各村通过简易程序采购消杀物资64批次,平均缩短采购周期5天。”
村规民约成防控“硬武器”
闲置房屋也有“防疫管家”
结合《意见》精神,禅城各村在群策群力、群防群控上找到了突破口,本周,各村创新性地将疫情防控责任写入村规民约,快速行动,探索形成了一套可执行、可监督、可问责的防控体系。
祖庙街道简村村专门制定了人居环境奖励方案,对于积极配合村开展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倒积水,清垃圾,灭蚊虫,符合条件的出租屋屋主,给予一次性最高可领取200元油米券补贴。
祖庙街道简村村民在签收奖励方案宣传材料。
南庄镇南庄村澳涌村小组(澳冲经济合作社)在村内发布《通知》,对按相关要求积极配合清理家中各类积水,并做到每日清倒干净等防控措施的该村常住户籍房屋的屋主,给予每屋50元现金补助,以此激发村民主体责任意识,推动防控要求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落实”。
南庄镇南庄村应用无人机搭载广播在村中广泛宣传防疫灭蚊知识。 南庄村供图
“过去,清理积水主要靠村干部喊话,效果有限。”张槎街道莲塘村党委书记陈明联说,“现在村规民约有了明确规定,村民们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起来。”
截至7月25日下午,石湾镇街道辖区内11个行政村和奇槎社区,率先以100%通过全部完成村规民约修订表决。石湾各村以个性化防控措施,多措并举织牢全民动员的防控网络,例如深村村、里水村要求出租屋屋主签订《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防控承诺书》,塘头村发出《致广大村民(股民)的一封信》,湾华村禁止村民在天面楼顶种菜。
针对农村防控的难点——闲置房屋管理,禅城还首创了“代管告示”制度。村委会对“失联”房屋登记造册后张贴告示,由村集体代为开展消杀和环境清理,费用先行垫付,屋主事后补缴。
“我们村有14间长期闲置的房屋,以前是防蚊灭蚊的难点。”石湾镇街道番村村党委委员劳健余介绍说,现在每周由村消毒队统一清理,仅7月份就清除积水容器超过800个。
从自建房工地到天台管理
精准发力覆盖防控全链条
“将公共卫生治理融入村规民约,是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岭南名医、佛山大学教授谢海青评价说,禅城的做法既解决了防控落地“最后一米”的问题,又培养了村民健康责任意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健康保障。
石湾镇街道石头村表决村规民约现场。
梳理禅城这些村规民约,不难发现,在此前乡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的基础上,从自建房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到天台管理的标准化,禅城又一次全链条精准发力,覆盖乡村防控工作的“最后一米”。
自建房工地要当日清运废弃建材,沙石砖瓦必须用防雨布覆盖并压实边缘,防止雨水积聚。倡导“天台三不”,即不养水生植物、不养水养动物、不堆积容器,必须养殖的需每周清洗、换水并加盖防蚊纱网。
禅城还倡导村民室内清洁常态化,鼓励村民定期开展室内“大扫除”,及时清理家里的纸皮、旧家具、瓶罐,天街、阳台、窗边不放置容易积水的容器。冷凝水治理强制化,全区推行空调冷凝水PVC管直排改造,严禁用容器盛接,从源头杜绝孳生隐患。特殊群体帮扶制度化,各村积极组建村级志愿服务队,并加大服务力度,为独居老人等群体提供定期上门清洁服务。
禅城区正以村规民约为防控纽带,构筑起农村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坚实防线,高效行动的背后,这不仅是全区上下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更是禅城基层乡村治理创新的集中体现。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全链条保持环境清洁不仅是卫生习惯,更成为禅城村民守护家园健康的新风尚。
采写:南方+记者 阎锋
各镇街、各村供图
【作者】 阎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