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原平市:生态农业绘新景

   日期:2025-07-26 14:30:38     来源:搜狐城市-忻州    浏览:0    评论:0    

同川镇磨湾村:种养结合助农增收

在原平市同川镇磨湾村的母牛饲养基地,牛舍里散发着褐草饲料特有的清香,牛群正悠闲地享受着“美食”——这不是普通的饲料,而是福寿山种养专业合作社专门配制的“秸秆定制餐”。

同川镇磨湾村,秸秆打捆离田

近年来,该村成立了原平市福寿山种养专业合作社及山西同盛润川牧业有限公司,采用“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首期流转土地800亩,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其中,合作社成立于2022年,主要经营肉牛养殖、作物种植、有机肥料、秸秆膨化饲料等业务,采取将养殖、种植与农产品加工等有机结合的方式促进农业循环发展。

“我们采用的褐草饲料运用了北京金源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专利技术。”合作社负责人李先生介绍,“主要是对打捆后的玉米秸秆进行高温、高压、膨化、气爆等工序的加工。这种饲料兼具粗饲料与精饲料特性,在牛羊养殖中可以替代苜蓿、带穗青贮玉米及部分奶牛精料,是优质饲料,特别适合母牛繁育养殖。”

据悉,合作社购置并安装了成套的褐草饲料加工储存设备,年加工褐草万余吨。这些褐草饲料不仅能全部满足合作社母牛的饲喂需求,富余部分还可外销,用以满足周边牛羊养殖户的需要。

当前,磨湾村正稳步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相关规划工作已顺利完成。打造了200亩酥梨种植基地,种植玉米200亩、苜蓿100亩,养殖了150头左右的西门塔尔繁殖母牛,已建成饲草加工中心。

“村集体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入股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的建设、生产、运营、销售各个环节,并提供清扫、打药、运输等劳务服务,从而获得股份收益与劳务收益。据我们估算,这能让村里60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磨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还计划培养掌握直播带货技巧的电商人才,以服务于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吉祥街道东营村:鱼稻共养一田双收

天涯山下,滹沱河畔,在原平市城东3公里处,藏着一处风光旖旎、稻产丰饶之地——吉祥街道东营村。从高空俯瞰,广袤的稻田宛如一片碧绿色的海洋,铺展在逶迤起伏的群山之间。七月的风掠过稻浪,长至齐膝的稻苗沙沙作响。稻田里,晃动着农民进行田间管理的身影。

鱼稻共养

这里水源充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原平市久负盛名的水稻生产基地。“东营大米色泽鲜亮,米粒饱满莹润,入口软糯丝滑,食后回味无穷。”常来购买大米的忻府区顾客小周如此评价。

近年来,东营村在村“两委”牵头以及农户的具体实施下,在水稻种植领域逐步探索出一条集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农业致富新路径——发展鱼稻共养项目。

稻田的鱼稻共生系统充分利用生态资源,通过稻、鱼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起一个良性循环体系。“在稻田中,鱼在泥中以虫子为食,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它的粪便还能肥田;而水稻则能通过光合作用维持水中的溶氧量,同时为鱼遮阴并提供饵料。”农技专家高师傅介绍道,在这样的生态模式下,养鱼不使用生长激素,种稻也很少施用或不施农药、化肥,既有效保障了稻、鱼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有助于提升稻米的品质和产量。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肥。当东营村的稻苗于微风中摇曳,稻下鱼儿欢游时,一幅“稻鱼共生、鱼粮共赢”的生态种养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养的鲤鱼在稻田里吃虫、吃杂草,长得那叫一个肥美。”村民老李笑得合不拢嘴。

依托“新法种稻、古法养鱼”的鱼稻共生种养模式,不仅改变了该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也让农田实现了从“无机”到“有机”的转变,带动农户进一步增收致富。目前,该村实际流转土地580余亩,均已开始采用鱼稻共生种养模式,每亩稻田投放约50斤鱼苗,在原本每亩稻田纯收入1000元的基础上,采用该模式后,每亩可额外增收约200元。

“今年,我们村打算在580亩种养面积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再增加100亩。同时,计划探索多元化种养模式,完善共养系统,主要种植桑树等,养殖鹅、牛蛙、蟹等。等经验成熟了,就积极推广搞联村种养,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规模化、科技化农业,让农民多赚钱。”村委会主任兴致勃勃地谈打算、话未来。

摄影:范琛 褚震等

来源: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