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陈佩斯,老一辈的观众们对他可是很有感情,这位出身自八一制片厂的演员。在演绎道路上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带给观众们笑料,带给观众们经典,带给观众关于生活的酸甜苦辣。
《吃面条》、《王爷与邮差》、《木匠厨师》、《羊肉串》、《胡辣面》......,她所饰演的每一个配角都没有高大上的光环,却凭借着他入木三分的演技,将小人物身上的喜感、悲感,让观众们沉浸式体验出来。
在20世纪九十年代,每一年的春晚小品,陈佩斯是年年上,年年都能带来经典。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陈佩斯能成为春晚上的一棵常青树时。进入21世纪的头一年,就不见了他的踪影。
此后的他虽然不嗑春晚小品,转眼以舞台剧演员的身份,演起了舞台剧。他带来的舞台剧《戏台》,在全国巡演,每次都能爆场,场场火爆。
时间如流水,潺潺而过。陈佩斯也由原来的一个精神小伙,变成两鬓染白的,快要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
到了这个年纪,到了这个岁数。一般的老人似乎早没了心气,再在事业上造出多大的风浪。
可是陈佩斯老爷子可不一样,他可是个不一样的老头。
他于古稀之年,将自己多年的舞台剧《戏台》给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荧幕。
要知道暑期档一般可是动画片,青春校园片,再不济也是一些科幻片的天下。陈佩斯老爷子带来的这部电影,一没有流量小生,二没有时尚大腕。故事套路嘛,让人从表面上看,没啥太大稀奇。
一开始,陈佩斯老爷子连投资方都没笼住,投资方纷纷跑路。
可现如今,陈佩斯老爷却用事实说话,《戏台》也快成了今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
而“老姜”一出手,那可是真的辣,陈佩斯似乎以七十岁高龄,走出了中国喜剧的另一条康庄大道!
陈佩斯老爷子的一部舞台剧《戏台》演了十年,这事要搁别人身上,恐怕演着演着就容易演吐了。回回都是一场戏,那台词颠来覆去,就那几个字,恐怕早就倒背如流了。
可陈佩斯老爷子可不是那一般人,也不是一般的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等同于让那枯木又逢了二度春。
对《戏台》可谓是进行了艺术再加工,逐字逐句的打磨,逐帧逐帧的打磨。一个小小的镜头,甚至要十几遍才能过。
如此付出,如此辛苦,一开始换来的结果却是投资方的跑路。徒留陈佩斯一个古稀老人,在片场辛苦吆喝,又是跟进拍摄进度,又是多线联系投资人。
那时的陈佩斯无疑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他一个70岁的老头。不少投资方,都会自动的认为他眼光已经跟不上时代,他所表达的东西,已经不再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
再说现在的娱乐方式,那可是多种多样。短剧兴起,各种霸道总裁剧、豪门恩怨剧、穿越剧、科幻剧......,不要说每个月,就是每个星期。都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好多好多。
人们的兴奋阀值,也不断被提高,被抬升,一般的电影如果拍不好。就极有可能被打上烂片的标签。
就在陈佩斯一筹莫展之际,他之前的老搭档,他之前的老相识,他之前的好兄弟朱时茂来了。他带着接近1000万的资金来了,帮陈佩斯堵上了这个缺口。
同时,老表演艺术家们之间的惺惺相惜,也非常令人感动。朱时茂的初衷纯粹就是,为了帮帮自己这个兄弟,根本没计划跟着能捞多少钱。
这片子刚刚开始在院线上映的时候,电影上座率那叫一个惨不忍睹。甚至有不少影院,为了多挣钱,取消了这部影片的上映。
这部片子眼看就要凉了的时候,豆瓣评分突然窜到了9.6。原来啊是酒香不怕院子深,好电影更是不怕一开始的上座率底。这不随着看过《戏台》的人越来越多,它的口碑开始水涨船高。
这部片子更是因为陈佩斯老爷子的德艺双馨,凉馒头便成了金饽饽。原来啊,在武汉疫情期间,陈佩斯老爷子曾经慷慨解囊,给武汉一次性捐款100万。
这种大爱,这次的善款,让武汉的最高学府,武汉大学里的学生们铭记至今。
当时的陈佩斯,可不是啥有钱艺术家哈。他因为之前也算是得罪了央视春晚,那个直脾气,也导致了没啥资本愿意用他。
因此陈佩斯虽然是名人一个,可也不是啥特别有钱的大款。在零几年的时候,因为演出机会的缺少,陈佩斯曾一度拿不出小儿子的学费,算是穷困潦倒过好一阵子。
可疫情面前,这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真是发挥了作风,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
因此这200万对于陈佩斯来讲,算得上是好大一笔巨款了。
不少,武汉这边年轻的大学生,连包20多场,为了进一步扩大这部电影的影响力。他们更是亲自给自己脸上画上红白色的脸谱,以此来致敬影片中的霸王、虞姬。
武汉老乡们,还在座位上表示“陈佩斯老爷子给我们武汉捐过款,现在到了我们该还情的时刻了。”
由于全国各地观影人次的热情,《戏台》上座率以火箭蹿升的速度上新。20%的上座率,直直蹿升至82%。
这还不是最最主要的,主要的是,这部影片的口碑很好。
小年轻们非常捧场,让陈佩斯等一众老戏骨,在这个夏天老树开了新花。
《戏台》近期的观影人次统计表还出来了,上面用方格,用数据一一精准,统计出了00后,90后是看这场电影的主力军。
这部影片能火,影片故事讲得好,把故事内容层层递进给每一个观众。
刚开始看得时候,不少人会觉得这是一个荒诞喜剧。城外的两路军阀,为了争地盘,大打出手,炮火连天。
可城里呢,不少人还是该吃吃,该喝喝,跑到戏园子里听戏。而戏班的班主,也就是陈佩斯饰演的那个人,更是全然不当一回事,觉得自己的大戏能上演,可比什么都重要。
接下来,搞笑的来了,剧团里的主演金啸天在吸了一管大烟之后。精神飘飘忽忽的,一步三晃荡,完全不能登台了。
巧合得是,已经打了胜仗进入城中的大帅。微服私访巧遇唱戏版的大嗓儿,巧合得是这个大嗓儿,还是大帅的老乡。
他们一见面,完全就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大帅一见大嗓儿对戏剧如此痴迷,也有那么两嗓子,当即就拍板让他出演霸王。
这可算得上是荒诞了,要知道《霸王别姬》算得上是一出大戏了。一个大帅,只因手里头掌握了点枪炮,打赢了一场战斗,就可以随意更改这么一出大戏。
真是令人忍俊不禁,不免联想起民国那个世道下的众生相。
还有故事的结尾,又一个新大帅进入城中,他居然也要改戏。
而陈佩斯饰演的老班主,从一开始的唯唯诺诺,拿着一个小茶壶。为了自己的小戏班,跟各路人马拼命打好人情世故。
到了最后,人物在控制不了局面时,那种大开大合,大喜大悲的演技。没有几十年的修炼,绝大不到那种程度。
虽说一部影片的受众群体有限,例如看动画电影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孩子。看军事影片的,在校男大学生,军事爱好者比较多。看爱情片的,在校女大学生,文艺女青年居多。
但如果一部影片在初期拍摄的时候,就认真打磨,什么服装啊,道具啊,还原得很逼真的情况下。
拍出来的电影,观众再看的时候,就好像是在看一部优秀的小说。很容易就会把自己的个人情绪,给代入进去。
如果这再是一个好故事,在嬉笑怒骂之间,讲尽人生百态。影片中再小的一个人物,也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欢乐,自己的不得已。将普通观众,能够狠狠代入进去。
《戏台》就目前的观影数据来看,绝对是一部上乘之作。
要我说啊,老艺术家就是老艺术家,他们所讲的故事来源于当下的社会。来源于当下的众多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经他们的精心演绎后,总能让人品味出别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