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26日)的闷热,只是个序曲。今天,高温天气在我们中原大地正式“返场”,并且准备好了至少三天的“驻场演出”。
根据河南省气象台的预报,未来几天,我省西北部、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县市, 最高气温将直冲37到39摄氏度。更关键的是,高湿度这个“搭档”如影随形, 将把体感温度推上40℃。出门如进蒸笼,这句老话,这几天务必要刻在心上。
这种又热又潮的天气,总会把我们最烦恼的“邻居”——蚊子,推到话题中心。
不少河南老乡都在问:广东的蚊子,会不会一路北上,飞到咱家门口?
关于基孔肯雅热病毒
张文宏首次发声
气温超过35℃,蚊子活力就大打折扣;暴露在40℃以上,它们将难以存活。上周河南多地出现“蚊子被热死一地”的景象,就是明证。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高枕无忧。河南省疾控中心用一组数据,为我们描绘了更真实的图景。衡量蚊媒密度的“布雷图指数”(BI),以“每百户住宅内外伊蚊幼虫孳生的积水容器数”来计算,当指数大于5,就意味着存在传播风险。而今年5月,我省的布雷图指数是6.07,6月是6.34,到了7月已升至8.54。
这些数字都清晰地表明:尽管今年上半年相对干旱,蚊子密度同比有所降低,但我们整个夏天都处在蚊媒传播的风险之下。随着8、9月份雨季的到来,这个指数预计还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蚊子的繁殖能力极为惊人,一只雌蚊一生可产卵6到8次,每次多达二三百粒。这意味着,任何一处被我们忽略的小小积水,都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变成一个数百只蚊子的“大本营”。
因此,清除积水,是釜底抽薪之策。有研究表明,蚊子更偏爱在黑色的容器里产卵,其产卵量甚至是白色容器的8倍。所以, 清理时不妨多留意那些颜色较深、位置较低的瓶瓶罐罐。也别以为住得高就万事大吉,在无风时,蚊子能飞到十几米高,相当于六层楼,它们甚至还会“搭乘”电梯,突袭高层住户。
湖南湘雅医学期刊社的研究提醒我们,传播病毒的伊蚊,最爱在清晨和傍晚出没。我们能做的,就是主动出击,把家里那些瓶瓶罐罐、花盆托盘、废旧轮胎里的积水及时清理掉。
编辑:赵家祥
统筹:马松林、乔艳霞
来源:河南发布、大河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