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时节,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
黔西市绿化乡石桐社区的千亩脆红李种植基地,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工人们一手持剪刀,一手扶树枝,娴熟地修剪着枝条,精心管护李树,为即将到来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绿化乡石桐社区的千亩脆红李种植基地
威宁自治县盐仓镇、么站镇等地,马铃薯陆续迎来成熟采挖期,种植户们穿梭在生机勃勃的田间地头,忙碌着收获一季的辛勤耕耘;
大方县马场镇双群村千亩大豆玉米种植示范基地,绿油油的庄稼长势良好,植保无人机飞防护增收。
……
农民和农技人员们穿梭于田间地头开展农事活动,成为“三夏”时节动人的风景线。
“农技课堂”进田间
当前,高温多雨的季节考验着作物生长,毕节市农业正迎来一年中最关键的生产周期。在生机勃勃的田野上、在果实累累的果林中、在郁郁葱葱的大棚里,都可以看到农技人员的身影。
近日,在黔西市雨朵镇土城村高标准农田的田埂上,黔西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植保员赵平英和同事拿着记录本核对虫情数据。
“最近我们每天扎在田里查虫情、定方案,就是要让示范田起到带头作用。统一防治能切断病虫害传播链,为水稻正常生长保驾护航。”赵平英,捻起一片刚沾着药雾的稻叶仔细查看。
目前,毕节市大部分水稻、玉米等秋收粮食作物长势良好,水稻处于分蘖至拔节阶段,玉米处于抽雄吐丝至灌浆阶段。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毕节市一方面持续组织科技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水肥调控、化控防倒、“一喷多促”等稳产增产措施落实,促进苗情转化和均衡增产。
另一方面,紧盯重大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应急响应,提早落实防灾减灾的关键措施;同时,强化大区联合监测、分区协同治理,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为切实抓好粮食作物病虫防控,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确保秋粮生产安全,7月26日,毕节市、县农技人员在赫章县平山镇(夹岩水库)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培训。
培训现场,植保技术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水稻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地下害虫、粘虫、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蚜虫,马铃薯地下害虫、炭疽病、早疫病、晚疫病等病虫危害症状识别及危害情况,列举大家熟悉的典型案例,强调务必执行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做到防早防小,切实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夏收好“丰”景
一季辛勤 盛夏满仓。入夏的毕节,从田间到大棚,再到林下,广袤大地上迎来丰收热潮,黄灿灿的马铃薯铺满地,圣女果、桃子、黄金李甜蜜上市,豆角、茄子、辣椒挂满枝头,“雪裙仙子”翩跹起舞……田垄、山林间的丰收交响曲里。
走进织金县三塘镇川硐村的林下千亩食用菌示范基地,一个个大棚在山林间紧密相连,棚内一排排菌棒摆放得整整齐齐,新一茬平菇破袋而出,鲜嫩肥硕,色泽诱人,菌农们娴熟地用手指掐住菌根,将其轻轻一扭,肥硕喜人的平菇落入手中。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菌丝不断萌发,催生出一簇簇优质平菇,菌农们每天将采收好的平菇浇水送进冷库,再通过货车销往湖南等地。
据食用菌基地相关管理员透露,平菇采收期将持续到10月份,日均采收8000-9000斤,从菌棒培育到采收,稳定吸纳五六十位村民前来务工。平菇产业在整地、制棒、管护、采收等环节中创造大量岗位,有效形成了联农带农的良性机制。
在黔西市雨朵镇扯泥社区竞择蓝莓150亩的采摘园,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蓝莓丛在风中摇曳,一簇簇蓝莓压弯枝头,晶莹的果实裹着薄薄的白霜,在阳光下透出诱人的光泽。
该蓝莓产业园现已种植莱克西、法斯、兔眼等10多个优质品种的蓝莓,通过持续的品种改良和科学精细的管理,这里产出的蓝莓不仅个头大,甜度也高,品质上乘。目前蓝莓已进入盛产期,每天的采摘量约1000斤,预计今年产值可达50余万元。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蓝莓基地已初具规模。每年采摘季,我们不仅能吸引大量游客到基地参与观光采摘体验,还开展了对外销售业务。此外,蓝莓生产期间还能吸纳当地农户参与基地生产,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收入。”贵州良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章宏表示。
科技赋能夏管
秋粮要高产,管护是关键。当前,正是水稻、玉米、高粱等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毕节市有序推进夏管工作,并依托科技力量,帮助各地抓好单产提升、秋粮田管、防灾减灾、病虫防控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田间管理水平,为今年粮食稳产丰收打下基础。
盛夏时节,大方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进入快速生长期,田间绿意盎然,大豆植株茁壮,玉米挺拔修长,二者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
在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以植保无人机飞防社会化服务为重点,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切实开展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治,不仅用药精准、效果稳定,而且效率高、节成本, 提升玉米抗病虫抗倒伏的能力。
目前,大方已在鼎新、马场、理化、黄泥塘、安乐、瓢井、核桃等乡镇玉米单产提升示范样板点完成无人机作业2000余亩,推动农业从“粗放管理”向“精准农事”升级,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在威宁自治县的毕节市农投机械服务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来自哈喇河镇的村民董忠卫经过近两个月的理论基础、技术实操学习,完成科目一至科目四的全部考试后,拿到了由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颁发的农机驾驶证。
“我家种了二十多亩地,靠人力忙不过来,以往都要请农机合作社帮忙,今年我购置了旋耕机、拖拉机,就来参加培训班学习,现在除了干自家的活,还能帮邻居家的忙。”拿到驾驶证的董忠卫高兴不已。
据了解,这是今年毕节市农投农机农艺培训中心举行的第一期培训,学员主要为威宁自治县各乡镇的农户。培训邀请了毕节市农业农村系统技术人员,围绕农机安全操作规程、法律法规普及、驾驶技术培训以及马铃薯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技术等内容授课,让学员们系统掌握操作知识,提高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素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