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舌余道人:是时候清理“占山为王式”的宗教腐败了

   日期:2025-07-28 18:02:03     来源:观察者网    浏览:0    评论: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舌余道人】

7月27日,关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传闻终于证实,包括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关于释永信的商业版图我就不过多阐述了,作为一个曾经在宗教内部待过十多年的相关人员,我想从宗教角度来讨论一下相关问题,也顺便让大家了解一下真正的宗教。

一、从“无私生女”到“有私生子”:十年前的举报你还记得吗?

释永信这个事儿并不新鲜,也并不是孤立,也不仅仅是佛教如此,道教内部也是如此,不少信众对此也有疑虑甚至发声谴责,但恰如十年前对释永信的举报一样,碍于宗教的滤镜或者各种利益均衡,不了了之。

在信众眼里看来,高僧名道都是道德模范,所谓慈悲度世、清静无为、仙风道骨,就是世人加给宗教的滤镜。在这些滤镜的加持下,信众往往就不明真相了,尤其是当宗教作为一个封闭的圈子,并且又掺杂了巨大的利益时,就不清不楚了。

早在2015年,就有“少林寺知情人士释正义”发贴举报释永信,称其有2个户籍和2个身份证,还有两名“私生女”。

但十年前的最终调查结果是“不涉及违法犯罪,无私生女”,十年后我们才明白,原来少林寺方丈的是“私生子”,果真还是语言的艺术。

图为2014年10月1日,河南登封少林寺景区,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视察各堂口后离开寺庙开放区。澎湃新闻

十年前无果的举报,实际上既有宗教制度设计上的漏洞,也有现实操作中的“默许”与“纵容”,地方部门出于“稳定”的考虑,回避对宗教场所的实质性监管,这无形中给了一些宗教“大佬”以可乘之机,让他们在宗教滤镜的保护下,继续为所欲为。

释永信主持少林寺长达38年,这种长期占据宗教权力核心的现象并非个例。它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宗教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缺乏有效的权力轮换机制与监督体系。

二、占山为王式的宗教场所和长期的利益把持

我们先从释永信实际掌管少林寺38年说起。如果宗教真的是以信仰为核心,怎么可能在二三十年间都没有更合适的人选?这恰恰说明,他们所掌控的并非信仰的高地,而是资源与权力的中心。

或许信众对于修行人有滤镜,但我们想一下,目前这些寺庙宫观的实际掌控者是什么时候到庙里去的?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代,有本事的下海折腾了,求安稳的在体制内待着,有文化有学历的要么创业要么成了学术领头人,哪些人会去当和尚道士呢?

无非是没有学历、没有文化、还没有地方去、甚至犯了事找不到工作的,找个地方待着,真正为了信仰的有多少呢?

大众是为了信仰而向往佛道,这些宗教大德们却是为了混口饭吃或者为了谋生而已,寺庙不再只是信仰的寄托,只是一条谋生之路,甚至成为权力和资本的交汇点。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宗教政策也在慢慢落实。这些八九十年代到寺庙道观的人,却成了世人眼中的高僧名道,披上了宗教滤镜,其实挺可笑的。

如果真的是出于信仰和修行,为什么几十年间都没有提携后辈,为什么没有更优秀的人才出现?无非是这些人掌控了巨大的利益,形成事实上的“家族化”“派系化”“集团化”管理模式而已。

这种权力的固化,不仅阻碍了宗教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使得外部监管难以介入,形成了“自我封闭、自我保护”的制度性循环。

这家由释永信持股80%(后变更为寺庙持股)的公司,注册资本从100万元增至1亿元,对外投资覆盖制造业、文旅地产、金融等16个领域。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