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农村公路的行政法规——《农村公路条例》发布,这标志着农村公路发展进入法治化新阶段。一直以来,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坚定履行“保道路更顺畅,让出行更美好”的企业使命,除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管养外,还积极参与到农村公路养护当中,年均管养农村公路里程超3500公里。围绕《条例》提出的提升路网质量、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系统性要求,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坚持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效双轮驱动,在农村公路现代化管养领域积累了可推广可落地的实践经验,为《条例》施行提供了有益的地方实践参考。
上林县农村公路管养路段。郭娟摄
提升路网质量
以“四化”建设为要,打造品质示范路
《条例》将“提升路网质量”作为重点任务,这正是北投养护科技集团通过“四化”建设长期深耕的领域。针对农村公路基础薄弱、管养难度大的特点,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坚持以定制化品质服务助推农村公路路网质量提升,大力开展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机械化的“四化”建设,制定应用符合项目实际的养护“四化”标准。在南宁市青秀区、兴宁区、上林县和崇左市扶绥县、百色市右江区等重点区域,通过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培育专业化技术团队、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配备机械化养护设备,成功助力南宁市兴宁区、上林县获评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青秀区古岳坡至巴兰坡公路获评2023年广西美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铺就了“畅安舒美”的农村交通新画卷。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还积极探索引进应用“四新”技术实践路径,将此前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上成熟应用的单粒径冷拌冷铺薄层、耐久型高韧抗滑超薄磨耗层、快硬微膨胀混凝土路面修复材料、道路轻量化智能巡检系统、路基边坡视频位移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等多项技术转化应用到农村公路上,为提升路网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养护工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养护作业。梁恺乐摄
创新管理机制
科技赋能精细化管理,强化公路安全保障
在夯实路网质量基础的同时,北投养护科技集团深刻认识到:优质路网需要创新管理机制的保驾护航。多年来,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创新管理思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养护经验深度融合,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养护管理体系;依托公路养护施工信息化指挥平台实现科学决策、提前预警、安全防护、无人机巡检+AI识别、远程可视化指挥调度,提供多元化高效率智慧养护服务;坚持“科技兴安”,广泛推广应用智安养护系统、视频云监控、轻量化滑坡预警、公路险情上报小程序、“公路随手拍”移动应用等智能工具,充分发挥公路养护、应急抢险系统化管理效能,有力提升“一路多方”安全保障能力。
得益于在智慧管理、高效联动、安全处置等方面的应急救援实力,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在广西天峨、融安、上林等地的受灾路段紧急抢通过程获权威媒体深度报道。同时,积极探索将“空天地”智能公路巡查体系应用到农村公路中,助力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持续推进路网养护、应急保畅和防灾抗灾能力建设,助力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和养护长效机制。
促进融合发展
践行养路惠民理念,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当前科技赋能的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如何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血脉”,成为北投养护科技集团新的实践课题。《条例》明确了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紧盯民生实事,响应以工代赈号召,主动与各级各部门对接协同,在多个农村公路养护项目沿线开展群众就业意愿调查,充分挖掘公路养护领域就业岗位潜力,深化探索“政府主导+国企养护实施+沿线群众参与”养护用工机制,以“送岗+送学”的方式为数百名沿线群众提供了技术培训,并为获得养护工技能合格证书的近百名沿线群众提供了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国企优势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通过“培训+就业”闭环模式助力项目沿线群众增收致富。
随着《农村公路条例》进入倒计时(2025年9月15日正式施行),农村公路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高质量践行农村公路现代化管养,为各地提供更加优质、安全、高效、智能的公路养护服务,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贡献北投养护科技力量。(陈大地、韦海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