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划下的8月1日的“最后期限”之前,嘴上强硬的欧盟终于妥协,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这份欧盟开放市场,而美国则对欧盟征收15%关税的协议,被冯德莱恩称之为“最佳结果”,也让美国洋洋得意了起来。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更是直接放出了狠话,称特朗普的耐心即将耗尽,这是什么意思呢?
美欧达成贸易协议,果然没一个能打的
2025年8月1日就是特朗普再次划定的加征关税生效时间,那些被“点名”的国家都在忙着和美国谈判,想要让美国降低关税。妥协的国家有不少。从菲律宾到日本,越来越多国家向美国让步,现在,终于轮到了欧盟。
2025年7月28日,媒体报道称,美国已经和欧盟达成了贸易协议,最终美国对欧盟的关税比例定格在了15%。这个比例看似不高,但欧盟付出的代价更大。
除了60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和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之外,欧盟将对美国开放市场,还要加大力度采购美国的军事装备。
更糟糕的是,虽然大部分商品的税率为15%,可关键性的钢铁和铝仍然维持在50%,芯片和烈酒的关税政策则仍然没有确定,大棒仍然悬在欧洲的头顶。
尽管冯德莱恩和德国方面已经表态称,这份协议能够让欧盟进一步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度依赖”,并且这也是他们能够拿到的“最佳结果”,认为这能够稳定欧洲市场,对欧洲有利。
实际上,更多人感慨的恐怕是果然除了中国,没有一个能打的。因为虽然这份协议还只是框架协议,但确实像法国极右翼领导人勒庞所说的一样,这根本就是一份“投降书”,只不过不是法国自己一国的,而是整个欧洲的,意味着欧洲的全面惨败。
因为欧盟所获得条件甚至不如英国,而在贸易问题上,欧盟单方面对美国的开放,与主权也“不相符合”。勒庞声称,冯德莱恩所接受的一系列“不平等条款”将摧毁法国的工业,严重损害了法国的能源和军事主权。
而且,这份协议还损害了法国农民的利益,只为了维护德国汽车行业的利益。勒庞声称法国应该“承认失败”,而不是“欢欣鼓舞”。
不仅仅是勒庞,欧盟高官同样认为这份协议是一份“不平等协议”,而且损害了欧盟的利益、不利于欧洲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提升。
一言以蔽之,欧盟就是“跪了”,而且跪得还挺彻底的。可能欧盟的这一“跪”就更让特朗普觉得自己能够“统治世界”,让全世界为“美国优先”买单。
所以,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也洋洋得意了起来,还对我们放起了狠话,可能,美国方面觉得,在“解决”了盟友的问题之后,就该解决“对手”的问题了。
特朗普耐心耗尽,美国有B2?
这话从何说起呢?此前,有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发现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巨大漏洞”,就是对美国来说,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没一个能打的,只要不招惹中国,美国就能“常胜不败”。
现在,面对特朗普关税大棒最为“嘴硬”的欧盟都已经“跪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那么,接下来美国要“解决的问题”就只有两个了:中国和俄罗斯。
而或许对特朗普来说,他可以用一招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这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最新表态中就可以看出来。
2025年7月27日,卢比奥表示,虽然特朗普和普京相处得还算不错,但在特朗普最为关心的俄乌停火问题上,始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让特朗普“失去了耐心”。卢比奥推测称,特朗普已经不想继续等下去了,他越来越认为等是等不来他想要的结果的,接下去,美国可能会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来推动俄乌停火。
对此,特朗普已经有两个表态,一是如果俄乌仍然不停火,美国就会对俄罗斯加征关税;二则是美国有可能对所有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加征500%的关税,这一条针对的其实就是中国了。
特朗普显然认为,只要美国的关税加的够高,就可以让中国妥协、让俄罗斯经济崩溃。在经济威胁的基础之上,卢比奥又威胁称,美国是拥有B-2轰炸机的,暗示如有必要,美国可能会采取进一步行动。
这就是一番赤裸裸的武力威胁,而且威胁的其实不仅是俄罗斯,更是中国。因为美国方面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不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持续给俄罗斯“输血”,俄罗斯早就没钱继续打仗了,俄乌冲突也早该结束了。简单来说,美国方面有人认为,只要能够切断中俄之间的贸易联系,就能“叫停”俄乌冲突。
另外,中美还将在8月份再次进行经贸谈判,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卢比奥显然认为可以通过对中国施压,来取得更多谈判筹码。
当然,美国的B-2轰炸机确实先进,它从美国本土起飞,万里奔袭轰炸伊朗最后还全身而退,显示出了美军的“先进性”。
但要拿B-2来威胁俄罗斯或者中国这样的大国,似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尤其是现在,我们的防空体系是全球最为先进的体系之一,卢比奥要明白,我们现在已经不像伊朗那样“弱小”,美军想要“万里奔袭”、轰炸中国,恐怕是天方夜谭。
退一步来说,中美之间的全面冲突,不会是美国想要看到的。因为美国的兵推早已显示出,就算美国能在冲突中战胜中国,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一样会让美国从“世界霸主”的位置上“退下来”。
也就是说,就算美国有B-2,他们也不敢真的拿出来用,这种威胁在中国这里根本不会奏效。
或许,美国应该好好想一想,他们现在的举动,可能会在短期内让他们得益,但终将反噬他们自己。
世界贸易格局,终将重组
美国对日本、对欧盟、对很多国家的关税讹诈都成功了,看起来,这让美国能够享受到不少利益,但这已经在美国和盟友之间刻下深深的裂痕。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是“孤立主义”,是拿盟友的利益来给自己垫脚,这在美国强大的时候能够屡屡成功,但盟友不会甘心就此当美国的“血包”,只要时机恰当,就将彻底抛弃和美国的所谓“盟友”关系。
因为其实世界贸易并不是只有美国而已。确实,美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的经济体,巨大的体量摆在那里,美元霸权、军事霸权的重重压迫,也让各国不得不妥协。但中国的崛起已经给了全球各国新的选择。
在美国的关税大棒下,越来越多欧洲政客开始探讨重启《中欧投资协定》,恰逢中欧建交50年,或许这正是让欧洲“回顾初心”的绝佳时机。
比利时前首相莱特姆就直白地表示,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让欧洲得到更多机会。所以,欧洲现在就应该抛开美国的影响,重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谈判,这才是欧洲真正需要的“战略自主”。
还有不少欧洲学者表示,中欧应该进一步推动民间交流,因为欧洲的民意会用选票“倒逼”欧洲政客做出有利于中欧关系发展的选择。
不仅仅是欧盟,其实有更多国家都在转向东方。比如马来西亚,在受到了美国的关税冲击之后,就选择加速对接RCEP,拓展经贸合作的新空间。
因为RCEP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成员国之间关税削减的机制、贸易便利化措施都能够被用来应对美国加关税的冲击。况且,中国还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能够让成员国在美国之外有更多的选择。
此前的实践已经表明,RCEP能够应对外部关税的冲击,并加强和稳固成员国之间的区域供应链体系,这只会让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加入,以应对美国“变化多端”的贸易政策。
甚至就连印度都已经开始向中国示好,这对于印度来说,似乎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政策转变。
所以,虽然越来越多国家向美国的关税大棒妥协让步,但谁都没把自己的路彻底“走死”。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大家都在等待着世界贸易格局变动乃至重组的时刻,当美国衰落、当多极化真正崛起,当世界秩序改变,谁还会在乎美国的想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