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河南计划培育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
根据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的公示名单,不同于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商丘5个先行区控制在本市市域范围,同处沙颍河沿线的周口和漯河组团亮相。
枢纽经济一词,2017年就已出现在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时隔4年,再度出现在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在2021年9月召开的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重提。
推进建设多年,河南枢纽经济发展情况如何?为何此时开始培育先行区?受访专家表示,在“十四五”收官之际,河南开建先行区,显然有加码发展枢纽经济之意。
意在加速打造枢纽经济优势
就河南而言,枢纽经济在“十四五”初便被频繁提及并大力谋划发展。为何直至在“十四五”末,才开始提出打造枢纽经济先行区?
“只要做,就不算晚。”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说,虽然近年来河南并未推动以地市为单位的枢纽经济先行区,但枢纽经济建设一直在推动。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往前回溯得更久远些,2008年之前,河南经济发展依赖资源驱动。随着阶段和结构的转换,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被弱化,河南需要找到并确立新的比较优势。
虽然交通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并不是新优势,但在2010年前后,河南已经意识到要在新的发展阶段把这一比较优势放大,在新阶段支撑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在谋划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和郑州航空港等区域重大战略时,主要考虑的就是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在新阶段支撑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耿明斋说,在十多年后,河南之所以提出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从内在逻辑上,是河南交通区位优势发挥得不太够。“也就是说,通道建得比较完善,但需要让通道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这种经济优势,体现在借助枢纽、通道,集聚更多要素,形成较强的财富创造能力。“对河南来说,就是变流量为留量,把资金留下来、产业留下来、人留下来,这是枢纽经济发展的目标。”耿明斋说,布局枢纽经济先行区的意义,就是要推动或引导这些区域集聚产业,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特别是资金流,来提升河南经济实力和地位。
发展枢纽经济,是解决流而不驻的问题。那么,枢纽经济先行区的侧重点在何处?
实际上,《关于开展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申报工作的通知》已经明确,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完善交通物流网络体系,其后分别是集聚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培育枢纽新质生产力等。
河南省物流学会副会长、河南交通物流与枢纽经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仝新顺受访时提到一个指标,即河南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将争取降至12.5%。而国家的目标是“力争降低至13.5%左右”。“难度并不小。”他说,这需要加强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加速发展,包括郑州港建设的加速推进。此时培育先行区,也有降低物流成本的用意。
实际上,上述文件显示,完善交通物流网络体系任务中就包括探索推进多式联运新模式。
仝新顺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的目的是带动产业的升级改造。此前国家出台的《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希望实现国家物流枢纽高效的组织运作功能,把各种资源通过数智供应链的底座实现有机衔接,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带动和辐射效应的发挥。如今河南着力培育枢纽经济先行区,将有效带动区域特色经济加速发展。
“枢纽经济先行区的建设一定要立足自身区位和产业基础,明确发展定位,做好发展路径的规划,充分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枢纽经济先行区。”河南省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龙志刚认为。
河南枢纽经济稳步发展
枢纽经济,河南已经推进了几乎一个完整的五年计划,发展成色如何?
作为河南首个专门研究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智库,龙志刚熟悉全省枢纽经济发展情况。他说,目前河南枢纽经济还存在枢纽组织功能不强,与经济发展衔接性不足,发展路径不清晰,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偏小、层次不高等问题。
但整体来看,河南枢纽经济总体稳步发展,空港经济、陆港经济稳步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加快推进,高铁物流、低空经济、智能交通等新业态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航空港区以“四港联动”为核心,加快构建“空陆网海”四位一体开放格局。周口港等临港经济快速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等临港偏好型产业加快发展。
龙志刚提到,比如临空经济,郑州航空港区之外,洛阳、南阳、信阳等地临空经济区建设稳步推进。
而临港经济方面,益海嘉里、娃哈哈集团、五得利面粉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周口,信阳加大培育壮大临港产业集群,漯河、平顶山等市加速推进现代物流、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船舶制造等临港产业向港口布局临港产业不断壮大,持续推动“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转型。
陆港经济方面,截至2024年底,河南省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9个功能性口岸、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是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内陆省份。
通道经济方面,沿黄陆海通道经济带加速扩张,豫鲁两省经贸联系更加密切。陆空大通道对经济发展支撑力加速提升。
在仝新顺看来,从2019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牵头发布7批国家物流枢纽年度建设名单,除了陆上边境口岸型,河南抓住了其他全部5个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作为一个内陆省份,非常不易。”
“从发展的眼光看,河南在枢纽经济发展指标上,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需要看到,河南与其他地区还存在差距。”耿明斋期望,河南枢纽经济能在当前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做得更好,把产业做起来,把现代服务业做起来,把资金留下来。
以枢纽带动产业、资金、人才集聚
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看,省域竞争日趋激烈,河南打造枢纽经济优势更显急迫。
受访专家表示,从宏观上看,“两高四着力”的重大要求和“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的指示要求,为河南交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耿明斋表示,打造枢纽经济优势,需要有更多的物流企业。枢纽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依靠市场主体,依靠大物流集成商支撑。“流而不驻,就是因为缺乏大型物流集成商,河南需要让这些‘过路神仙’在河南安家扎根。”在他看来,这是补齐资金流聚集不够短板的重要抓手之一。
同时,需要注意物流本地货源不足的问题,“这反映的是本地制造业外向性不足的问题”。货运量与制造业规模息息相关,只有更大的制造业规模,才有更多的货源,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好,“这些问题还是要从基础层面上做更多的工作。”
仝新顺受访时提及龙头带动的意义。他认为,应更好发挥省会郑州的带动作用。“龙头带动作用的发挥,关系全局,要强化郑州都市圈所赋予的职能,提升郑州的带动作用。”
“机会给了,接下来还要注意发挥好枢纽的供应链组织功能,进一步整合外部资源、发挥内部优势。”仝新顺说,培育先行区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枢纽发展好产业,还在于通过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周边的产业按照产业链、价值链进行布局,形成集聚,降低成本。
“总而言之,要通过枢纽的集散功能形成规模效应,通过供应链的组织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通过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更好推动河南打造省域枢纽经济先行区。”仝新顺说。
责编:陈玉尧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