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平顶山市城市更新新闻发布会上,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书芳介绍了该市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任务与亮点成效。今年,平顶山市聚焦民生关切与城市短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
百条背街小巷“深度美颜”
平顶山主城区今年计划改造提升100条背街小巷。按照“一街一策”原则和“一拆五改五提升”标准,通过硬件改造、文化植入和治理创新“三维发力”,高效推进,最大限度减少扰民。目前,湛河区平高巷、卫东区三高巷、新华区云泽巷等58条小巷已完成改造,惠及约9万群众,实现从“行有所巷”到“行有所优”的跨越。
城市路网持续“强筋健骨”
平顶山市明确加强南北向支路网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通行能力。今年扎实推进20条市政道路建设。中银路、环岛西路、西高皇东路等11条道路已实现全线通车。稻香路穿越孟宝铁路、和顺路改造、辉光路南延等9条道路正在加紧施工。同时,分两批对57条破损道路实施综合改造,实现通行能力与道路形象“双提升”。
公园游园升级“幸福空间”
今年以来,平顶山市住建局强力推进城区20个游园和梅园公园提升改造,实施白鹭洲湿地公园改造、和顺路(新华路-诚朴路)南侧绿化,目前已新建口袋公园及城市美化绿化工程14处。
其中,正在建设中的平顶山湛河体育公园项目以“空间赋能、健康引领、智慧驱动”为核心,通过地上地下协同开发、生态与人文深度融合、公益与市场双轨运营,系统性解决了高密度城区的功能短板,显著提升了市民获得感与城市品质。
平顶山山顶公园项目以“山为形、矿为魂、民为本”,通过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工业遗存价值重生、城市记忆永续传承。通过山前路的改造,不仅为市民上山提供了便利,也为城市增添了活力与色彩。
湛北路(开源路至健民路段)提档升级改造项目以打造湛河青年城市客厅及幸福青年绿道为设计目标,遵循“文化为魂、生态为基、活力为引”的实施理念,科学划分为文化休闲、多彩生态、时尚乐活三大功能区域,进行差异化特色设计。该项目已在五一正式投入使用,其中配置的篮球场、霍比特小屋、微笑治愈墙等设施,已成为市民争相拍照打卡的热门地标。
老旧电梯更新跑出“加速度”
遵循“政府引导、业主自愿、属地管理、规范安全”原则,有序开展既有住宅电梯增设行动。截至目前,市区已成功加装电梯145部,另有34部处于在建阶段、309部待启动实施。
紧紧抓住“两新”政策机遇,大力推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在2024年河南省获批的96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里,平顶山市经住建部审核批准、纳入国家超长期国债补贴的电梯达82部,占比高达85.4%,成为全省电梯更新工作的“领跑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老旧电梯更新“平顶山经验”。同时,创新推行“政府推动、业主自选、行业监管、纪检监督”十六字方针,仅用4个月便完成82台老旧电梯的更新改造,惠及16个小区的万余名居民,打造出全省首个开工、首批完成交付的“电梯更新样板”。
生态修复绘就“山水画卷”
白龟湖生态环湖路和透绿露水工程,通过科学实施密林疏伐、老化苗木移除等生态优化举措,因地制宜布局特色生态节点,打造“爱心树”“湖畔幕语”等标志性景观,深度推动自然风光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协同提升。打通观湖视廊,形成疏林草地景观,市民能更近距离欣赏湖光山色,让昔日被密林阻隔的城市明珠,变身为开放共享的生态画卷,成为兼具生态价值与人文魅力的城市会客厅,是平顶山城市焕新的标志性景观。
北部环山生态路项目,于去年十月份开工建设,与城市外环线、沙河大道、白龟湖环湖路等共同组网,连接起五区、四县,构建市域一日游经济循环圈。平顶山西侧观景台兼自驾游营地建成后可满足市民观景、露营、休闲、停车、充电等多元化需求,实现"坐城揽山色,凭栏望湖光"的生态愿景。目前,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预计12月底可全部完工。
充电设施织密“服务网络”
立足盘活城区存量资源,统筹推进加油站、停车场、闲置废弃厂房等空间综合利用,通过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力度。2024年,已高质量完成727个公共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任务;2025年,计划再新建700个充电桩,进一步织密充电网络。同时,积极组织县(市、区)申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通过以创促建、以评促优,全面提升城乡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蔡长伟 张仪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