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在城市更新项目谋划上,我们立足平顶山实际,坚持以项目为依托,谋划构建平顶山市“6+18+10”更新体系。“6”是指系统实施6大城市更新行动,“18”是指科学划定18个城市更新单元,“10”是指先期启动10项重点工程。”7月29日,平顶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洪涛在平顶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城市更新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据杨洪涛介绍,截至目前,平顶山市已录入省城市更新项目库4大类25个子项共482个项目,总投资1087.69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37个,投资额571.41亿元;储备项目245个,计划投资额516.28亿元),形成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平顶山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在城市更新行动中面临老旧小区改造、工业遗产活化、基础设施提升等多重任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在城市更新政策上,平顶山市谋划了构建“1+2+N”体系:“1”即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城市更新工作条例》;“2”即制定出台《城市更新实施办法(试行)》《城市更新工作实施方案》;“N”即制定《背街小巷改造提升设计导则》《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标准(修订版)》《路灯改造导则》《园林绿化管理导则》《绿地系统规划》等各类技术标准,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坚持“成本倒算”工作法,编制完成城市道路、桥梁、绿地、房屋等10余项工程造价经济指标,为项目投资决策、审计决算提供有效参考。
在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中,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完成1256.07公顷,实施山顶公园升级改造,北部环山生态路先期完成建设25.4公里,总长20.3公里的祥云河干线工程大头落地。
市区十八溪塘治理圆满收官,累计铺设截污管道9041米,河道清理11805米、35415立方米。实施白龟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打造49.5公里长的生态环湖路,白龟湖沿线成为城市靓丽新名片。
把陶瓷文化、三苏文化、说唱文化等植入城市建设,把矿区精神、库区精神、特区精神等融入城市风貌。
平煤神马集团投资7亿多元,将330亩废弃闲置矿区土地转型建设为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养老于一体的七矿医养生态文化园。
逍窑妙境文化产业园项目,依托北部山区土寨沟砖瓦窑洞和战备粮库,与河南中旅集团合作,创意打造出融合工业风、田园风与自然风三大文旅场景,老粮库变身为粮库民宿、粮库咖啡、粮库茶吧,霍夫曼砖窑厂被打造为非遗美食特色街。
同时,聚焦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实施,推动老旧小区“逆生长”,安居更安心,截至目前,争取中央资金19.6亿元,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215个,惠及居民16.2万户。有序推进30个完整社区试点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成社区食堂15个、日间照料中心37个,一老一小服务半径缩短至500米。
“现阶段,我市已进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中办国办《意见》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城市发展的人民性、系统性、时代性,以‘工匠精神’雕琢城市,以‘为民初心’丈量成效,把城市更新的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温度、可触摸的品质、可持续的活力,我们坚信,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平顶山必将走出一条内涵集约、绿色低碳、文化赓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杨洪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