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岩礁,东海北部的一座水下礁盘,连岛屿都不是。然而自今年2月份以来,围绕着这一片礁石,中韩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博弈,已持续至今。
3月26日,韩国媒体一度惊呼“中方已实控苏岩礁”,称发现我们在苏岩礁附近海域设置了三个巨型钢构物——“大型框架式深远海网箱”,其如同定海神针一般,宣告着这一带的主权和权益的真正归属。
众所周知,黄海是我国东部的一片重要海域,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比华北平原还大不少!但是由于这边海域的东部是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有朝韩日三个国家,特别是韩国对这片海域贪心甚大,从今年2月下旬以来,就不断地在苏岩礁及附近海域制造争端。
根据来自互联网上的消息,今年7月29日,韩国的韩联社、KBS电视台等多家韩媒率先报道了黄海海域苏岩礁附近海域再次爆发激烈对峙,从报道中可知这一事件是由于韩国海警船悍然闯入我方管辖海域,试图强行登临中国渔业平台导致的,最终对方在我国海警的强硬反制下被迫撤离。
事件背景:苏岩礁属中国固有领土,中韩划界分歧已久
苏岩礁位于黄海中部,是中国东海航道的重要节点,距离中国长三角经济区约150海里,地质上属于中国大陆架延伸部分,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固有领土,但韩国却在上面建造了一座所谓的“科考站”。
但我方在相关海域的渔业开发和设施建设,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内法,具有充分的法理和事实依据。
中韩在黄海存在约20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核心分歧在于海域划界原则:
- 韩国坚持以“中间线”划分专属经济区,试图以此扩大自身管辖范围;
- 中方则主张依据海岸线长度比例的“等比例原则”,这一立场更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精神。
长期以来,韩国通过在苏岩礁非法设立海洋平台、扩大渔业执法范围等单方面行动,试图强化所谓“实际控制”。2024年韩国派遣“大地号”科考船进入中国专属经济区后,双方在苏岩礁周边的摩擦不断升级。
事件经过:韩方多次挑衅,7月29日对峙升级
此次7月29日的对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韩国近期一系列挑衅行动的延续:
- 今年2月下旬,韩国将中国在黄海的正常渔业开发歪曲为“单方面压倒性措施”,并以此限制自身所谓“海洋权利”;
- 6月底开始,韩国启动为期一个多月的“力量展示”行动,频繁派遣海警船和侦察机在中方作业区域周边游弋。
- 7月初,韩国海警舰艇“汉江1号”未经许可闯入中方专属经济区,试图接近中国深海渔业设施,与中国海警6305舰对峙五小时后,在中方“合围式航行”战术包围下被迫撤离。
7月29日,韩国海警再次故技重施,以“海洋调查”为名派遣多艘执法船进入黄海中方作业区域,目标直指中国深海渔业开发设施。
在中方海警依法拦截时,韩方采取高速冲撞、强光照射等危险动作,甚至试图用缆绳勾连中国船只,场面一度剑拔弩张。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正值第六届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烟台黄渤海新区举行,韩方选择此时制造摩擦,显然意在转移国内矛盾。
我方应对:立体监控+战术压制,专业反制显决心
面对韩方的步步紧逼,中国海警展现了专业高效的执法能力和坚定的主权立场:
1. 实时监控,精准预警:中方在黄海已部署“卫星+无人机+雷达站+AIS系统+海警驻点”的立体监控网络,韩国船只一出港便被实时追踪,为拦截行动提供了精准情报支持。
2. 战术机动,有效拦截:此次对峙中,中国海警第一时间锁定韩方违规行为,通过高频喊话、队形包抄形成威慑。当韩方试图强行突破时,中方船只果断采取战术机动,在避免直接碰撞的前提下精准切断其登临路线,最终迫使韩方放弃侵闯意图。
从装备实力看,我方海警也占据明显优势。此次参与拦截的“6305舰”为3000吨级主力舰艇,配备76毫米舰炮和先进光电监视系统;更有万吨级海警船如“海警3901号”可随时支援,而韩国海警主力船只吨位多在1000-3000吨,火力配置以中小口径机关炮为主,在远海对抗中明显处于下风。
事件结果与影响
此次对峙以韩国海警船被迫撤离中方海域告终,但韩方海警部门仍在争议海域保持所谓“常态化巡逻”,尚未就事件作出实质性回应。
深入分析来看,韩国的挑衅行为与其国内困境密切相关。近年来韩国渔业资源衰退、经济压力增大,部分势力试图通过炒作外部矛盾转移民众不满,黄海争端成为其惯用工具。
然而,我方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立体监控网络和现代化执法力量确保了对相关海域的有效管控,韩方的“小动作”不会得逞。
美国将试飞B-21新原型机,装备数量或猛增至145架
我国一款新型防空导弹系统曝光,一车配弹12发,防空距离达160公里!或为红旗16升级版
《花妖》连载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