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丽臻 东营报道
7月30日,东营区“品质民生·幸福万家”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专场举行,东营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商海峰出席会议并介绍东营区2025年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领域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商海峰介绍,近年来,东营区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标“五年行动”目标任务,统筹谋划、精准发力,有力有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区农村环境逐步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史口镇林家村获评全市唯一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经验做法入选全省乡村富民产业典型案例;牛庄镇“清洁供暖无烟小镇”获评山东省首批地热能试点工程;牛庄镇“吕乡田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经验做法入选山东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启动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春夏季战役”,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万吨。
顶格落实监管责任,整治体系持续健全
坚持高位推动。区委、区政府坚持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多次安排部署,区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牵总作用,逐条细化任务分工,压紧压实整治责任,确保“五年行动”圆满收官。
落实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包靠机制,建立起由245名科级干部担任责任领导,830名村“两委”成员或党员担任责任人的网格化体系,村庄网格化包靠管理实现全覆盖。
加强督促指导。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各镇、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随机开展实地查看。今年上半年,共查看全区8个镇街的162个村庄,反馈问题2095个,持续督促整改提升,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精准整治重点任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全域开展“三清一改二提升”行动,聚焦卫生死角、乱贴乱画、沟渠垃圾等整治重点,今年以来,累计清除农村卫生死角642处、沟渠17公里,全区整体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推进“弱电线路”整治,规范线路15.1千米,推动农村“三线”规范安全有序。开展“残垣断壁”专项整治行动,清理破损、老旧房屋等“残垣断壁”40余处,有效扩大了村庄公共空间。深化和美乡村建设,制定“和美乡村”提升村实施方案,全力打造“和美乡村”提升村64个。提档升级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全面排查破损、无盖垃圾桶等设施设备,累计更换破损垃圾桶220余个,维修更新农村垃圾转运站压缩设备12套,为19个村配置“绿色小屋”25个,持续深化农村垃圾投放收集点改造提升。
巩固拓展改厕成果。全力提升农村户厕管护服务水平,建立“信息化管控、专业化服务、规范化利用”管护运营机制,着力做好粪污抽取及资源化利用、厕具维修等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抽厕服务12466户、厕具维修125户,农村户厕后续管护能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开展“建美丽庭院 扬时代新风”宣传活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实地走访100余户庭院,因地制宜确定庭院美化设计方案,年内新打造20户以上特色庭院,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良好局面。
着力推进专项整治,生态水平持续改善
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推广应用标准地膜,今年以来,推广高强度加厚地膜0.95万亩。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力度,新建废旧农膜回收网点3个。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综合回收率分别稳定在95%以上、90%以上。全区60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建粪污处理设施。委托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开展畜禽粪污集中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服务,年处理能力达1万余吨,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提升化肥农药减控水平。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及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化验20个土样的520项次指标,科学制定夏玉米肥料配方及施肥指导意见,落实田间肥效试验示范6处,新推广水肥一体化500亩、总面积达到3.14万亩。积极推广普及绿色防控技术,今年以来,发布农作物病虫测报信息8期、防治方案2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统筹上级资金179万元,全覆盖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提升耕地安全利用水平。开展2025年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目前已完成1个国控点的土壤、农产品采集工作,采集土壤、小麦样品各1个,已提交省级部门检测。同时委托山东大学对6个省级监测点位开展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采集土壤、小麦样品各6个。全区无污染耕地覆盖率100%。
商海峰表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一步,东营区将坚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总目标,持续加大整治力度,着力推进“三清一改二提升”,统筹推进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全力抓落实、促整治、保长效,进一步提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