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科学施肥增效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在科学施肥增效领域持续发力、深耕细作,通过推广新型肥料、优化施肥方式等举措,不仅有效减轻了化肥施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更让农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在推进科学施肥的实践中,通辽市各旗县区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其中智慧农业的应用成为突出亮点。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道乃艾勒嘎查作为全旗智慧农业示范点,已实现1175亩农田的智能化管理。通过手机APP智能控制系统,农户可以远程精准调控施肥作业。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的土壤养分数据和作物生长需求,自动计算最佳施肥方案,彻底摒弃了以往“一把肥料用到底”的粗放模式。种植户永泉对此深有感触:“以往种几百亩地,浇水施肥至少得雇五六个人忙里忙外,如今有了这手机可控系统,我一人就能轻松应对,每年光人工成本就能省下好几万。”而且,玉米亩产从过去的800~1000斤一举跃升至1500~2000斤,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20%,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契合了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
科尔沁区作为通辽市重点粮食主产区,大力推广施肥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三新”模式,持续推进科学施肥增效。
一体化施肥机设备可实现精准施肥、智能灌溉。高圆圆摄
科尔沁区丰田镇哈拉满罕村博丰农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了5000亩农作物。引入了配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并在施肥环节使用缓控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与传统肥料相比,新型肥料能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逐步释放养分,减少流失浪费。“新型肥料的使用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还能降低投入成本,实现了投入减少与产量增加的双向效益。以大田玉米为例,应用新型肥料后,每亩可节省成本约10元,同时,产量也提高了不少。”博丰农机农牧业专业合作负责人林荣说道。
近年来,通辽市全面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通过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市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2024年,新型肥料施用面积从315.7万亩增至804万亩,有机肥施用面积从775万亩扩至915万亩,化肥使用量从62.3万吨减至50.2万吨,利用率从41.35%提至43.57%。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90%,还通过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等,有力促进科学施肥增效。通辽市通过这些有力的举措不仅让农业生产在绿色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更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筑牢了根基。(高圆圆)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