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武汉139条农村黑臭水体年底焕新,村民重享“亲水时光”

   日期:2025-07-31 09:30:35     来源:极目新闻    浏览:0    评论:0    

极目新闻记者 马清妮

通讯员 刘金伟 刘丁维

实习生 汪思怡

7月30日傍晚,武汉市新洲区肖堤村叶家沟塘河边广场热闹非凡。舞曲声中,村民们踩着节拍热情起舞,一旁的叶家沟门前沟波光粼粼,几位老人正悠闲垂钓。

“搁以前,这臭水塘谁靠近啊?”肖大爷甩起鱼竿,脸上满是笑意。

从人人避之不及的“黑臭坑”到村民争相打卡的“幸福岸”,武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正让越来越多乡村焕发水韵生机。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作为第三批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武汉市正全力推进139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力冲刺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现场直击:

臭水塘变身“网红地”

极目新闻记者走进新洲区三店街道肖堤村二组,经治理后的叶家沟塘的变化令人惊叹:

1.26万平方米的大塘与1600平方米的小塘连缀成景,300米生态护坡绿意绵延,岸边杨柳随风摇曳。

叶家沟塘水清岸绿

“以前可不是这样。”施工单位武汉奥鑫市政建设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志红指着塘边的管道接口回忆,这里曾是封闭水体,周边400余户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入塘,“最严重时,塘底淤泥积了1米多厚,夏天隔老远就能闻到臭味,村民路过都得捂着鼻子。”

在武汉市生态环保局统筹指导下,武汉碧水集团携手项目各参建单位精准实施了一场“治水手术”:

先清淤见底,挖走万吨黑泥;再为每家每户重接管网,做到雨水直排入湖,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汇入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最终用于灌溉农田;预计今年10月,部分水体还将种植沉水植物,投放鱼类,螺、蚌等底栖动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村民在湖边钓鱼

“80年代我们喝这塘里的水,90年代在塘边洗衣服,后来臭得不敢靠近。”肖堤村党支部书记肖鹏感慨,如今水体变清,每晚都有村民来广场跳舞、散步,“人气比城里公园还旺。”

村庄后,两座小型“污水处理站”静静运转。75立方米和20立方米的人工湿地里,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格栅过滤后,穿过1米多厚的级配碎石层,最终汩汩汇入管道,滋养着苗圃里的红檵木。“污水变肥水,一点不浪费。”李志红笑着说。

治理密码:

“四步疗法”破解黑臭难题

离开新洲区肖堤村叶家沟塘,记者来到新洲区徐古街道桃花寨村董家湾门前大塘。

10余位工人正忙着给水塘砌生态护坡,塘底淤泥已清理完毕,露出干净的塘基。“这处不到2000平方米的水塘,自开工以来,每天都有新变化。”现场施工负责人周亮说。

武汉碧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农村黑臭水体特点,其按照“三源四型多法”治理路径,通过“五个统一”实施模式,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水系连通”四大工程措施实行“一水一策”精准施治。

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

“控源截污是根本。”该负责人解释,像肖堤村叶家沟塘这样的封闭水体,生活污水直排是主因,因此优先为村民接入雨污分流管网,从源头切断污染;内源治理则聚焦清淤,清除多年沉积的黑泥,减少水体“污染源”;生态修复通过投放鱼类、种植水生植物等,重建水体自净能力;水系连通则让“死水”变“活水”,比如我们计划让破月村六级沟渠逐步恢复与举水河的历史水系联系。

在新洲区,这样的治理逻辑已初见成效。

以肖堤村叶家沟塘为例,两处人工湿地日处理污水近百吨,既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又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清洁水源,实现了“污水变资源”的循环利用。

攻坚冲刺:

年内将消除武汉农村全域黑臭水体

2025年初,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到2027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管控率将达到60%,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更是要达到85%。

这一目标的设定,凸显了“治水”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农村水环境治理不仅关乎生态,更直接影响农民健康和生活质量,可以说“治水”是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基石,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

净化后的污水用于浇灌苗圃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第三批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武汉市目前已对131条农村黑臭水体开展系统整治,涉及5个区29个街道。截至目前,95条水体已启动进场调查,35条正在施工。

“我们紧盯8月底前70%水体完工的中期目标,全力冲刺2025年底全面完工。”碧水集团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在治理中融入生态理念 —— 比如在封闭水体增加曝气设备提升流动性,在景观区域打造水下森林,让治理后的水体既干净又美观。

夕阳西下,肖堤村的河边广场越来越热闹。肖大爷收起鱼竿,看着嬉笑打闹的孩童,感慨道:“又找回了小时候在塘边玩水的感觉。”从黑臭到清澈,从避之不及到亲近相依,武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生动实践,正让更多乡村重现“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画卷。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