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宏大蓝图中,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24年5月,九江柴桑区成功入选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名单,迎来了重大发展契机。中央和省、市财政大力支持,总投资达1.6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亿元,省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400万元。这笔宝贵的资金,成为柴桑区推进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然而,项目推进初期,困难重重。按照工作部署,项目所在乡镇和农业农村局作为业主单位负责推进项目建设,但乡镇干部普遍缺少项目管理经验,这给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面对这一困境,柴桑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打破常规,创新性地组建项目建设专班,围绕“富民产业、数字乡村、乡村人才、乡村治理”四个方面推进42个项目实施,开启了一场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的改革实践。
柴桑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退居二线领导丰富的管理经验,从住建、农业农村、财政、乡镇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建了一支精英汇聚的项目建设专班。专班成员分工明确,涵盖了项目管理的各个关键领域,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他们集中办公,形成了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为专班指导乡镇召开项目技术交底会
为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专班围绕项目建设的四个关键阶段——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倒排工期,制定了详细的项目推进时间表。他们积极指导和督促建设单位完善相关手续,从项目的前期规划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项目依法依规、有序推进。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财政、审计部门全流程跟进服务,为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保驾护航。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支付流程,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一批标杆项目成效显著。
如新塘千亩鑫丰茶文化园,借助专班推动,实现了产业链升级与三产融合,年产值2200万元,带动众多村民就业增收;新塘农业循环产业园构建起“种植-加工-休闲”循环链条,年产值预计4450万元,形成“三赢”格局;涌泉乡智慧农业建设服务项目完成5亩智慧农业玻璃大棚建设,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研学基地;涌泉乡区域农产品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建成1200㎡农事服务中心及庄稼医院,将提升当地农事服务能力。
图为专班实地调度项目建设进度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全流程仅用时约240天,大部分项目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和运营。这些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柴桑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项目建设的同时,柴桑区各部门还积极围绕农综改项目提炼总结改革亮点,形成改革经验。
柴桑区通过创新专班模式,成功破解了项目推进困难的难题,高效完成了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建设。这一成功实践,不仅为柴桑区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地区推进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未来,柴桑区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付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