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河南日报农村版头版报道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思杰:联动监督 办好助老“食”事

   日期:2025-07-31 18:30:31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4    评论:0    

《 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5年07月31日 第1版)

河南日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仵树大 通讯员 陈征 袁琳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强调,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凝聚服务群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养老助餐工作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一环,老年助餐服务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关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大事’。”7月25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思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针对漯河市的老龄化率较高的实际,全市各级人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首位,盯紧这项工作,抓牢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不放松,主动担当,积极履行监督职责,让每位漯河老人都能享受到更幸福、更有滋味的晚年生活,吃上放心饭、舒心饭。

高站位谋划 构建联动监督体系

“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将老年助餐服务联动监督工作作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列入年度监督计划,制订专项工作方案。”李思杰说,明确“摸清底数—查找问题—推动整改—跟踪问效”四步走监督路径,成立由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监督小组,统筹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人大联动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为提高老年助餐服务联动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性启动“聚民意暖民心办好助老‘食’事”主题监督活动,全市各级人大积极响应,组建了由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社区工作者构成的专项调研小组,深入全市各个县区开展沉浸式调研,全面掌握老年助餐服务的运营现状、瓶颈问题及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为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调研破题 精准把脉助餐需求

“为精准掌握老年助餐服务实情,我们深入全市各县区开展调研。”李思杰说,调研中坚持不提前打招呼、不指定目的地,直插用餐高峰、专赴问题集中地,将老人口味偏好、配送需求等逐条记录,同时组织人大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助餐企业负责人召开多场座谈会,现场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建议。

“民情账本”摸实情。在城区老旧小区凉亭,搬起小马扎倾听独居老人诉说“腿脚不便买饭难”;走进乡镇集市与赶集老人攀谈“村里助餐食堂能否多添软和菜”;在农村院落屋檐下,同村干部细算“留守老人吃饭谁来管”;走进养老机构餐厅,查看餐盘饭菜是否合老人胃口。代表们提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助餐功能”,居民们建议“开通老年人订餐热线”,助餐企业则反映“用工成本高影响服务质量”,各方声音在碰撞中凝聚共识。最终,形成了30多页“民情账”,跳出“盆景式”检查套路,确保每笔记录都带着泥土气、沾着烟火味。

“三张清单”明方向。在“民情账本”基础上,系统梳理形成“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建议清单”三张清单。“需求清单”逐项列出“希望餐品低油低糖更适合老年人”“增设配送服务”等23条群众诉求;“问题清单”直指“部分助餐点资质不全”“补贴政策落地慢”等11个堵点症结;“建议清单”针对性提出“探索多元模式,强化长效运营”“完善监管机制,筑牢安全底线”等四大类12条具体对策。“三张清单”成为监督工作“导航图”,将民声民智转化为接地气、能落地的建议,推动政府部门把老年助餐服务做得更精准、更暖心。

“开门监督”聚合力。为打破监督工作“单打独斗”的固有模式,漯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整合多方力量,构建协同监督体系。主动对接民政部门,深入解读养老服务政策,明晰助餐服务规范;向发展改革部门咨询价格调控空间,确保助餐价格惠民且可持续;邀请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核查食品安全隐患,夯实饮食安全基础,让各职能部门深度参与、协同推动监督工作。通过建立“县乡监管+部门抽查+社会监督”机制,推动形成“政府托底保基本、市场运作提品质、社会参与补短板”的工作机制,让老年助餐服务从“一家管”变成“大家办”,监督实效不断增强。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题培训36次,指导全市32家助餐点完成“明厨亮灶”改造;应急管理部门联合检查12次,整改安全隐患47处,实现全年食品安全“零事故”,筑牢老年人就餐安全防线。

强跟踪问效 持续提升助餐质量

“审议意见及问题清单交办政府有关部门后,我们持续强化对审议意见的跟踪督办,适时听取政府对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推动全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取得更大实效。”李思杰说,全市各级人大积极探索“互联网+老年助餐”智慧模式,依托“漯颐养”App集成在线订餐、服务评价、需求反馈等功能模块,推动助餐服务从“线下跑腿”向“线上点单”升级,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用餐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老人少奔波”。

在人大的监督推动下,漯河市正加速构建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其中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197个老年助餐点,累计惠及数万老年人,让“舌尖上的幸福晚年”触手可及。

漯河市各级民政部门通过精准布局老年助餐服务网络,采取“城乡统筹、分类施策”的策略,在城镇社区充分利用日间照料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公共设施资源,灵活嵌入助餐点。选址优先聚焦老年人口密集、需求旺盛、交通便利的核心区域,以最大化服务覆盖范围和提升服务便捷性。

在农村地区,以乡镇敬老院为服务枢纽和核心支撑点,重点在留守老人多、居住集中的村庄布局助餐设施。创新采用“中央厨房+村级配送点”模式,有效扩大服务半径,将热乎饭菜高效送达周边村庄老人手中。

“经过我们的科学规划和有序推进,全市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今年我们督促政府部门综合考虑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助餐需求、服务能力等因素,新增40个老年助餐点,建成后全市将拥有老年助餐点237个,涵盖全市乡村、城区。”李思杰表示,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在家门口、步行一刻钟范围内就能享受到便捷、贴心的助餐服务,显著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