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专家称校方不应沉默

   日期:2025-08-01 07:02:05     来源:新闻资讯综合    浏览:3    评论:0    

2023年10月11日,武汉大学女生杨某某发文指控,在图书馆自习期间遭到同校男生肖某某的性骚扰。校方介入调查后,以肖某某“存在不雅行为”为由,对其作出记过处分。

时隔近两年,相关民事案件的一审判决于7月25日有了结果:法院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据此驳回了杨某某的诉讼请求。

判决结果公开后,连日来,关于这一事件的讨论持续发酵。一些网友提出,既然已有司法判决结果,武汉大学是否应当撤销对肖某某的处分。

中国新闻周刊获悉,杨某某发帖的当晚,肖某某曾前往武汉大学所属的珞珈山派出所报警称被诽谤并做了笔录,武汉大学则发布情况说明称已成立工作组,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两天后,武汉大学学生工作部对2022级本科生肖某某作记过处分。

据媒体报道,肖某某的母亲介绍称,校方的工作人员曾对其提到,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并未认定肖某某性骚扰,但仍基于舆情作出了应急处理。

7月31日,中国新闻周刊多次拨打武汉大学学生工作部电话,但均无人接听。肖某某的母亲婉拒了采访。据扬子晚报报道,武汉大学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校领导已经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视。

晚7时许,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此前针对肖某某的处分通报,目前仍挂在武汉大学官方网站上。

“法院判决已经还了肖同学清白。司法是还原事实、解决纠纷的最后、最权威手段,学校当然要尊重司法判决,据此撤销之前的处理决定是不二法门,并要在原通报的范围内为肖同学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昌松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在刘昌松看来,从法律层面而言,学校待15天上诉期届满,且当事人未提起上诉后,再变更处理决定会更为妥当。

当前,武汉大学无疑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看来,大学校园的舆情事件往往有很强的互联网话题性,加之大学生群体的规模性和参与性,以及校方回应不足,往往使此类议题快速发酵和传播。

“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一样,都面临着‘舆情焦虑’,在网络舆情的重压之下,往往出现舆情回应的动作变形和行为扭曲,寄希望于‘快刀斩乱麻’,结果却‘欲速则不达’。”马亮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武汉大学不应采取不予回应的态度。”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校方不仅要重新审视此前的处分决定,“还应说明当初处理该学生时,是否真正做到了依法依规,抑或只是为了平息舆论。”

熊丙奇指出,“性骚扰” 本质上属于法律问题,依照合法严谨的处理程序,首先应报警,由警方介入调查并作出进一步认定,学校再依据警方的调查结果开展后续处理。

“部分学校一旦出现舆情,便急于平息,与当事人进行切割,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依法治教的原则。” 熊丙奇表示。

马亮表示,法律法规的效力更强,也认定了法律事实,而校方的处罚依据被推翻,处罚结论也应修正。高校敢于知错就改,会体现出更强的担当作为。否则,会影响高校的公信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