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用“菜”换“餐” 江苏一地创新农村助餐新模式
民以食为天,助餐服务是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如何让老人们吃得安心、开心?在泰州兴化市钓鱼镇中朝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村里的老人可以利用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到睦邻点兑换助餐服务。这一创新举措既让老人们方便地享受到助餐服务,又为睦邻点提供了新鲜的食材。
一大早,钓鱼镇中朝村沈金荣老人和邻居一起,带着一篮刚采摘的蔬菜和草鸡蛋来到了村里的互助养老睦邻点,将这些物品交到了睦邻点负责人张春雨的手中,接着,他们将这些物品一一过秤。
对照物品换购价目表,按市场价折算金额,鸡蛋2.3公斤、36元,茄子2.2公斤、8元,豇豆1.8公斤、9元,一共53元,加上前期送来的一些蔬菜,沈金荣又可以在助餐点免费吃上好一段时间了。
村民沈金荣告诉记者:“自己家里长的蔬菜,有茄子,有豇豆,还有黄瓜,还有青菜,自己家里吃不掉,就送到助餐点食堂。正好几次送过来有300元钱了,可以在这里吃饭吃两个月。”
中朝村互助养老睦邻点以每顿饭菜5元的优惠价格,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和重残人员提供助餐服务。运营当中工作人员发现,用餐老人当中不少人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些蔬菜,而有些蔬菜吃不完就会白白浪费,而助餐点有时却要为采购新鲜蔬菜花费不少工夫,大伙儿一合计,于是决定实行以蔬菜等食材兑换助餐服务的便民模式。睦邻点负责人 张春雨介绍:“本村的老人自己种的蔬菜,吃不了,到我们居家养老点来兑换就餐。有的老人多余下来的菜品带过来,能在我们助餐点免费吃个10天左右,方便了好多老人。”
有了村民自种自产新鲜食材的助力,睦邻点的食堂办得有声有色。上午8点左右,服务人员就忙着准备食材、烹制菜品,这些菜品当中就有老人们刚刚送来的豇豆和鸡蛋。睦邻点服务人员宋小芳说:“菜品每天都不一样,都是老人喜欢吃的,像今天就是蒸蛋、鸭腿,还有豇豆。”
考虑到一些老人路途较远、行动不便,睦邻点还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上午10点半,老党员、服务人员荣明喜就开着车,将餐盒逐家逐户送到老人手中。
“以菜换餐”的模式推行以来,中朝村睦邻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人。目前,每天正常有50多位老人享受助餐服务,约占全村老人的三分之一。
钓鱼镇为民服务中心民政负责人沈步炳表示:“目前,除了中朝村的助餐点之外,钓鱼镇将进一步推广以新鲜菜品兑换助餐的行动,让更多老人享受便民助餐服务。”
记者|徐仁飞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