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言短意长|如何看待“还要等上级的安排”这句话?

   日期:2025-08-01 15:02:23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0    评论:0    

在很多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涉事单位这样的一句答复:“至于何时会公布处理结果,还要等上级的安排。”

“还要等上级的安排”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对上级的尊重、对所谓流程的尊重,本质上是不遵循法律法规、模糊了主体责任、缺乏主动担当的表现。

第一,涉事单位处置舆情事件的唯一依据就是法律法规。

经过历年的法规建设,应该说,绝大部分舆情事件的处置都已经有法可依,很少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舆情事件来了,涉事单位要做的就是依法依规处理,处理过程、处理程序、处理依据、处理程度都应该依据法规来做。

所谓“上级的安排”,上级“唯一的安排”就是让你依法依规来处理,没有其他安排。

第二,“还要等上级的安排”话语背后是模糊了主体责任。

近年来,有些舆情事件本来很小、事件性质也不复杂,但是涉事单位一副等靠要的姿态,初期反应慢、后期乱说话,最终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在舆情事件处理上,涉事单位的主体责任不容推卸,也无法推卸。“上级单位”不是涉事单位的“背锅者”,更不是“顶包侠”。一句“还要等上级的安排”只会激化矛盾、延缓舆情处置,更陷上级单位于被动境地。

第三,坐等“上级的安排”是涉事单位缺乏主动担当表现。

在舆论事件处置过程中,网民不仅看处理结果,更看重涉事单位的反应速度和诚恳态度。

如果事情复杂,调查处置起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网民也会理解。但是这不是涉事单位“一直沉默”、“一味沉默”的理由。在调查处置结果暂时还无法做出的情况下,涉事单位可以采取多次通报的方式,积极呼应网民关切。比如第一次通报要快,表达“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相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体现反应态度;第二次要准,有阶段性进展就披露哪些进展,有哪些结果就及时通报哪些结果,展现诚恳态度;第三次要全,全面系统地向社会公布此次事件的起因、发展、处理依据、处理结论等,争取社会信任。我想这样的通报一定不会“失分”态度。

相反,涉事单位不通过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依据调查进展分段发布通报,一句轻飘飘的“还要等上级的安排”只会火上浇油,绝不是处置舆情的正确态度。

涉事单位一定要以此为鉴。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