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斗杨村,种粮大户陶华伟看着清澈的渠水顺畅流入自家玉米地说:“多亏了灌区科学安排放水时间,水来得及时,一点没耽误。瞧这苗情,丰收还有指望。” 这是郾城区五虎庙灌区充分发挥灌溉工程效能,精准灌溉调度,让有限的水资源释放出最大效益的一个场景。
据悉,今年夏季,漯河市遭遇罕见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农田喊“渴”,墒情急剧下降,灌区及城乡用水需求激增。面对严峻形势,河南省漯河市水利部门迅速行动,将抗旱保秋作为头等大事,多管齐下争取水源,科学统筹区域水工程调度,为沙河、澧河、颍河等河道沿线农业灌溉、涵养地下水源、生态补水及饮用水安全提供了水源保障。
面对旱情,漯河市水利局领导靠前指挥,分工明确,主动对接省水利厅,紧急协调沙河、澧河、颍河上游水库支援。累计调水1.5亿立方米,其中今年6月4日以来协调水源6900万立方米。
在郾城区五虎庙灌区渠首闸旁,巨大的闸门轰鸣开启,沙河水奔涌而出,沿着干渠奔腾向前。五虎庙灌区作为全市唯一中型引沙灌溉工程,承担着17.85万亩农田灌溉重任。郾城区水利局通过持续优化调度方案,自5月底至今,累计向灌区调水2800万立方米,平均日调水量近43万立方米,通过45公里干渠及51公里支渠网络昼夜输水,确保15.5万群众生计与粮食安全。今年的调水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在灌区六十余年运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在应对今年以来的持续旱情中,郾城区五虎庙灌区充分发挥灌溉工程效能,对灌区沿线农业灌溉、涵养地下水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漯河市水利局与灌区管理单位一起精准分析,科学调度,有效发挥水源灌溉效益。按需配水,运用信息化平台结合田间监测,动态匹配作物需水,变“漫灌”为“滴灌”;错峰轮灌,依据作物生长阶段优化输水时序,减少输送损耗;闸群联动,远程或人工相结合,调控关键闸门,破解“上游饱、下游旱”难题,确保水流高效直达田间。
本轮旱情既是对应急能力的检验,更是对科学调度和运行管理的一次强力推动。“经历此次极端旱情,更加坚定了灌区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信息平台,持续强化运行管理和维护,深化完善科学调度体系,不断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保障农业灌溉的‘基本盘’。”漯河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军红表示,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生态补水综合功能,让灌区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支撑乡村振兴的同时,促进漯河水生态持续改善。(来源:漯河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