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由嘉应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团发起,天河区驻镇帮扶工作队、黄槐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黄槐镇志愿者队伍、人才驿站及嘉应学院突击队协办的农业技术培训在黄槐镇政府开讲。培训聚焦丝苗米/旱稻种植与百香果高效栽培两大主题,70余名种植户、合作社代表齐聚一堂,在农村科技特派团罗海华博士主导的“理论+实践”双轨课堂中,解锁农业提质增效密码。
培训伊始,天河区驻黄槐镇帮扶工作队队长王智斌点燃了课堂热情。他强调,掌握核心技术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鼓励大家将知识转化为田间生产力。
梅县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廖国英带来了破解粮食安全困局的“梅州方案”。她深入剖析丝苗米与节水抗旱稻的特性差异,指出节水抗旱稻引种栽培技术实施是激活边际土地潜力、应对耕地“量减质降”与水危机的利器。其创新性地提出,将抗旱稻推广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度结合,为粮食安全筑牢科技根基。
梅州市虎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仕耀则深耕百香果产业,系统讲授高效栽培全流程:从抗病良种选育、科学建园规划,到规范育苗、水肥精准管理、绿色防控,再到优化定植密度与双主蔓整形修剪技术,为百香果品质与效益跃升提供了清晰路径。培训现场互动热烈,农户纷纷抛出生产难题,专家们逐一“开方”解惑。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直击种植痛点,参训农户直言“收获满满”,对提升产量品质信心倍增。
科技助农不止于课堂。当日下午,技术团队深入两位百香果种植户的果园,开展了一场“泥土味”十足的现场教学。在第一处果园,专家发现种植密度过高导致严重荫蔽,百香果花朵受灰霉病侵袭呈现“喇叭状”闭合并生灰色霉层,果实表面也现炭疽病斑痕。
另一果园因地下水位高,幼苗叶片发黄、生长停滞。专家现场诊断指出,近期多雨导致积水是诱因——积水恶化土壤透气性,阻碍根系吸收,更为病菌滋生提供温床。
“百香果怕旱也怕涝,把遮蔽的老叶子摘除一大部分,补充光照。”杨仕耀现场开出处方:花期喷施腐霉利防治灰霉病;针对黄化现象,需及时排水并松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叶面肥,为果树注入复苏动力。
此次培训与田间指导,是“高校+政府+企业”助农模式的生动实践。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罗海华博士团队、天河区驻镇帮扶工作队、地方政府与农技专家形成合力,将课堂精准延伸至生产一线,为丝苗米、节水抗旱稻及百香果等特色产业注入硬核科技动能。当科技真正“润”入田畴,知识转化为丰收的底气,黄槐镇的田野上,一幅以技术为笔、以产业为墨的农业提质增效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现代农业的智慧光芒,照亮了黄槐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路。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罗海华 王智斌
【作者】 张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