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有着“鱼米之乡”美誉的阳山县太平镇不仅有着稻谷的沁人香气,也有着晚稻秧苗的扑鼻清香。田家少闲月,“双抢”时节人倍忙。
太平镇稻谷飘香。 段灿 摄
今天的太平镇,不仅有着声名远播的清远丝苗米特色农业产业,“灵芝鸡”、鳗鱼、香水柠檬等特色养殖种植产业也正在蓬勃发展,成为地方特色产业中冉冉升起的璀璨明星,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以来,太平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与乡村发展新路径,创新推行“政府引导、企业助力、村级联动”的“政—企—村”三方合作联建联学模式,以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为抓手,大力发展多样化特色养殖种植产业,以产业兴旺促进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千年灵芝”遇上“千年名鸡”
在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中,阳山奋力打造“五大农业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农户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清远(阳山)鸡正是阳山五大农业产业之一。如何让本地清远(阳山)鸡产业加速高质量发展?太平镇另辟蹊径,让“千年灵芝”和“千年名鸡”在毛崀村成功相遇,催生了“灵芝鸡”这一清远(阳山)鸡中的特色产品。
太平镇毛崀村清远市芝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系列清远(阳山)鸡产品。江炜婷 摄
走进位于毛崀村的芝清现代化智慧农业生态园,标准化建设的清远(阳山)鸡养殖基地正在逐步完善中。一切顺利,甄选出的清远(阳山)鸡苗将会很快入驻这里已建设完毕的两个养殖棚。
据了解,在乡村振兴组团帮扶单位和红联共建企业的支持下,2023年7月,毛崀村经济合作社与广东润源中天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清远市芝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芝清农业),结合当地养殖清远(阳山)鸡和企业的灵芝资源优势,启动“灵芝鸡”养殖,并借助华南农业大学科研力量,推动养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红联共建产业项目负责人程凤森介绍,根据规划,芝清农业将在毛崀村打造“灵芝鸡”示范养殖基地。初步规划分为三期推进,目前已完成了一期建设,第二期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据了解,当地出产的“灵芝鸡”采用生态散养加低密度平养的方式进行养殖。喂养环节采用脱脂灵芝孢子粉和天然谷物,杜绝使用含有激素、抗生素的饲料,从源头上保障鸡肉的安全与品质。“除了肉质更有安全保障外,口感上也会觉得更加鲜美、更有‘鸡’味!”芝清农业的养殖负责人唐子璇表示。
同时,通过汇聚了企业和高校团队资源,当地也由此建立了“高校研发+企业转化+农户养殖”特色体系,并通过订单农业带动当地农户参与养殖,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清远(阳山)鸡产业加速高质量发展,村集体也将因此实现经济收入增长。毛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绍来介绍,示范养殖基地活化利用村里近50亩闲置养猪场,村集体每年可收租1.75万元。同时,根据最新的合作方式,项目盈利后,可每年享受利润分红。
据了解,2024年,“灵芝鸡”出栏约4万羽,产值近400万元。
鳗鱼产业推动“乡村兴”
夏日,太平镇沙陂村,清洌的山泉水汩汩流淌,山脚边,来自太平洋的鳗鱼在18个严格控制温度和水质的养殖棚内惬意生长……这个于去年11月进场启动建设的特色养殖项目,预计今年便可以出产鳗鱼120万尾,年产量达到250吨,实现年产值约1500万元。
太平镇沙陂村,鳗鱼在当地肆意生长。 段灿 摄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如何让“生态美”促进“百姓富”?太平镇以资源共享为纽带,推动政策、资本、土地等要素高效整合,让绿美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产业升级与群众增收的良性循环。
在沙陂村,太平镇通过协调村集体与企业,盘活80亩闲置林场土地,充分发挥气候温和、水源优质的自然优势,创新“村集体入股+企业运营”联农机制,引进专业企业投资2800万元建设鳗鱼生态养殖基地,成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中的又一颗璀璨明珠。
该项目由阳山县长盛鳗鱼养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黄炎兴介绍,养殖基地分两期建设。目前,投资140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二期工程也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今年10月可以完工。
“目前,基地已建设了55个养殖池。每个池每年可以产出5—6吨鳗鱼。”黄炎兴介绍,目前基地已启用18个养殖池,很快还将新增启用20个养殖池。
黄炎兴介绍,之所以进驻沙陂村发展鳗鱼养殖,主要是看中了当地优渥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地政府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进驻过程中,当地全力做好营商服务,在项目手续办理、用地、用工支持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帮助。服务非常好!”
袁学友和黄炎兴在鳗鱼养殖棚内查看鳗鱼生长情况。段灿 摄
“产业旺”推动“乡村兴”。沙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学友介绍,村里的鳗鱼养殖项目采用“村集体入股+企业运营”联农机制,村集体以80万元入股,每年可享受4.8万元分红。“此外,每年还可以获得2万元项目租赁土地租金。”
当地群众也因此受益。黄炎兴介绍,目前项目聘请了当地50多名村民用工,平均每人月薪达5000多元。
“小柠檬”冲刺富民“大产业”
夏天是水果饮料的销售旺季,作为原材料的果品必然会受此影响产生价格波动。今年夏天,柠檬价格的涨势便备受关注。
对于种植户而言,水果市场价格的增长总是件利大于弊的好事。尤其是对于香水柠檬种植户而言,今年应该是一个盆满钵满的丰收年。
在太平镇大城村,100亩香水柠檬可实现四季开花结果。段灿 摄
在太平镇大城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志维介绍,通过盘活闲置土地,目前村里种植有100亩香水柠檬。“香水柠檬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尤其是四季开花结果,可实现四季量产,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金果果’。”
除了大城村,在太平镇围龙村,当地在镇党委、政府,和广州统一战线等单位支持下,发力建设“同心”柠檬园,种植了1700株广东无籽香水柠檬,并预计在明年迎来首批收成。据悉,该项目计划发展“果园观光+鲜果销售+精深加工”复合业态,未来将着力培育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小柠檬”成为富民“大产业”。
其他特色农业产业也迸发出强劲发展势头,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
以大城村为例,李志维介绍,此前,大城村部分土地因为缺水导致闲置撂荒。近年来,大城村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兴修陂头、圳渠,闲置撂荒地迸发崭新活力。“有了用水保障,很多种植大户开始进来洽谈租地,发展农业产业。”目前,村里除了香水柠檬产业外,去年还有老板进驻种植了500亩玉米。不久前,也有一名老板过来洽谈租地发展枸杞叶种植项目。
在沙陂村,袁学友介绍,目前村里主要产业还有350亩西洋菜、1300亩丝苗米,以及冬季发展的1300亩冬种菜心。“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大力发展桑蚕种养,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江炜婷 邱婧荧
【作者】 段灿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