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原创 共筑韧性农业链: 全球化变局中寻求绿色贸易与粮食安全

   日期:2025-08-02 23:01:59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浏览:0    评论:0    

文 / 本刊记者王莉莉 实习记者 马晨曦

近年来,全球农业体系在承受供应链波动与国际秩序变化压力的同时,也迎来区域合作深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新机遇。一个稳定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环境治理水平至关重要。

7月15日,作为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首场活动,以“贸链全球 共享粮安”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李兴乾、WTO副总干事波冈、FAO首席经济学家库伦等机构和企业代表,共同交流探讨全球农业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新举措。

保障关键农产品供给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发、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全球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凸显,保障关键农产品供给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短期内,这些危机引发了一波出口限制、囤积行为以及贸易限制,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危机,这使得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成为焦点。而长远来看,这些挑战中也有着能够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获益的新机遇。”波冈表示,WTO规则旨在平衡贸易与生产,在各国投资本国粮食体系的同时不损害全球市场。WTO成员正致力于推动就公共储备、国内补贴等议题的谈判,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全面受益,达成实际的长期效果。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洁认为,中国在参与国际农产品供应链时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农产品进口品种和市场集中化特征显著,多元化进程亟待加快;二是农业“走出去”的产业链条偏短,产业链话语权不足;三是关键海运航线脆弱性凸显,运输网络中断或阻塞风险增加。她表示,可以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多元化进口,培育壮大农业对外开放主体,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等方式进行应对。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农业是未来发展趋势

纵观这几年的贸易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农业已成为农业贸易的未来趋势。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对农产品的环保、低碳要求日益提高。

“韩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多功能性。”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林英儿说,2020年韩国政府推出了“公益型直接支付制度”,其中的选择性直接支付计划用于补偿农民自愿开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实践而产生的收入损失和额外成本,以促进多功能性、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除有机农业认证体系外,韩国还有低碳农牧产品的认证制度,是政府主导的、旨在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举措。

发展绿色农业,不仅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还能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常驻WTO代表团原农业参赞、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贡锡锋谈到,欧盟碳边境法案和零毁林法案将对全球农业贸易格局产生影响。欧盟零毁林法案旨在削减全球森林砍伐,要求任何将牛肉、木材、可可、大豆、棕榈油等商品投放欧盟市场或从欧盟出口的运营商或贸易商,必须证明这些产品不是来自最近被砍伐的林地或可能导致森林退化的区域,并符合当地适用法规。

这一法案将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农产品进口大国,许多进口农产品的原料可能来自森林砍伐风险区,不符合欧盟零毁林法案的要求。而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贸易的必然趋势,因此,农产品生产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加强节能减排,优化生产流程,以降低碳排放量。 另外,贡锡锋还建议,我国应加大对农业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广节能减排的农业生产方式,如发展生态农业、精准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农产品碳足迹认证,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开拓国际绿色农产品市场。政府也应加强与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沟通与协商,积极参与国际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为我国农业贸易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积极推动农业贸易协同

一个稳定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对于促进农业贸易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需要各国各界携手共建。

李兴乾表示,当前,中国政府着力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体制机制,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稳产保供,这将为各国企业开展对华农业贸易合作带来更多新机遇。他建议,通过共筑包容共享的贸易规则体系、共建韧性强劲的农业产业链条、共促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共同打造稳定有韧性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

“在‘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创新思维、增强韧性,并推动包容性发展。”贝宁驻华大使阿贾巴说,“我们正致力于建立一个以信任和平等为基石的,更稳定、更高效、更公平的农业贸易体系。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全球挑战,唯有合作与团结,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粮食安全。我们赞赏中国在其中发挥的引领作用,也将致力于与中国携手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农业贸易体系。”

益海嘉里集团党委副书记、资深总监涂长明在谈及企业发展及行业现状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企业走向世界搭建了良好平台,中国粮食加工行业需不断提升能力、技术与水平,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些年,益海嘉里从中亚地区、非洲地区进口大量农产品,就是充分利用了‘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国际业务版图。”涂长明说。

尽管中国粮食加工行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涂长明认为,中国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提高粮油加工行业的能力、水平和技术,让产品更具竞争性、品质更优异,从而尽快走入国际市场。在提升行业水平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成为关键驱动力。益海嘉里生产的稻米油已成功出口到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这正是技术创新、技术驱动的重要成果。

涂长明表示,发展壮大中国的粮食加工行业,是中国对接世界、“走出去”的关键要素。中国的农业一定要从科研做起、从创新做起,才能让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以持续,而非昙花一现。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