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评论员 苏梓晴
近日,一段“奔驰女司机会车逼停他人并亮证威胁”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涉事女子不仅出示了证件,还准确说出对方的姓名和住址。视频发出后当晚,涉事网友称遭民警上门要求删帖道歉。8月1日,防城港边境管理支队通报已成立工作组调查。
事件持续发酵,三大核心疑问亟待解答: 该女子真实身份为何?其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渠道是否合法?民警上门要求删帖的程序是否合规?
在信息尚未完全公开的情况下,公众的合理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若该女子确系公职人员,那么在普通行车纠纷中,公职人员是否有权调取公民个人信息?其获取渠道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仅因行车纠纷就动用个人信息进行“威慑”,这种行为是否涉嫌公权滥用?
此外,涉事民警“上门劝删”的行为是否存在公权私用的嫌疑?这种“高效率”的处置方式,反而加剧了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
若该女子并非公职人员,那么其所持证件性质为何?能够让其自信地宣称“要不然,我就拿证了哦”的底气从何而来?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与民警一同登门的行为,是否符合正常的报警处置流程?
顶端新闻评论员认为,仅因一次偶发冲突就招致上门“拜访”,不禁让公众担忧。在当今社会,个人的家庭住址和身份信息是否已无隐私可言。若只因一点小摩擦就可能被查个底朝天,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益又将如何保障?
当前, 这起事件已不仅是简单的行车纠纷,而是关乎公权力规范运行、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重要公共事件。当地有关部门应尽快公布完整调查结果,以权威、翔实的官方通报廓清迷雾。
公权力行使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任何超越职权、违反程序的执法行为都应受到严肃问责。唯有程序合法、处置公正,方能重塑公众信任。这既是对当事人的负责,更是维护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来源:顶端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