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里电机螺栓松动,随着设备长时间运转,一旦螺栓脱落,电机松动,机械设备不受控制,轻则设备受损,重则造成人员伤害事故,一定要重视设备维护!”7月31日,平顶山高新区应急管理局聘用的安全专家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指导帮扶时说。
为积极践行“体检式监管 服务型执法”理念,高新区应急管理局多措并举,将监管触角延伸至企业生产一线的同时,通过“执法+指导”模式破解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的痛点,助力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前置服务“送诊上门”
“你好,这是我们编制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清单》,请对照清单提前完善,遇到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请联系我们的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前,执法人员至少提前7天告知企业检查安排,并发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清单》和相关行业常见隐患清单(如机械制造类企业20项常见风险图示)等。企业可对照《清单》提前准备相应检查台账,如遇不清楚或者不明白的事项,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向工作人员咨询,大大提升了行政执法效率和企业满意度。
过程实施“三带三查”
带专家查技术。充分发挥行业专家专业优势,对涉及重大危险源、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高温熔融金属等关键部位和环节的企业实行“凡进必查+专家指导”,通过专家的现场指导,解决了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不强、查不出问题、发现不了隐患的难题,增强了安全管理能力和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带标准查规范。重点依据《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等标准规范,紧盯行业重大事故隐患,确保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带案例查漏洞。梳理近年来工贸行业典型事故案例,边检查、边警示、边指导。如:某企业存在电气线路私拉乱接情况,指导组现场对规范标准和安全风险进行讲解,同步演示合规布线方案。
整改阶段“一企一档”
建立帮扶整改动态管理档案,搭建企业与安全专家之间的沟通桥梁,便于企业随时“问诊”,及时整改。适时跟踪企业整改进度,对首次轻微违规和应急管理部公布的轻微违法事项实行“首违不罚+警示教育+限期整改”,实行“整改销号可视化看板”,在整改率100%的基础上,平均整改周期缩短7天以上。
高新区应急管理局负责同志表示,未来高新区应急管理局将持续通过“解剖麻雀”式精准治理,重塑基层安全监管生态,进一步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如探索“安全生产共享顾问”模式破解小微企业单独聘请专家成本高的难题,建立行业问题隐患库,编制风险隐患图集,定期推送至辖区企业,推动实现“检查一家、规范一片”的乘数效应。(蔡长伟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