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导语:近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释放重要信号:乡村休闲旅游正成为激活乡村资源的“金钥匙”。农业早已跳出 “仅种地” 的单一形态,田埂成研学课堂、晒谷场变运动赛场、老祠堂作文化展台,多元融合态势凸显。下一步,政策层面将持续加码:金融倾斜、业态创新、活动升级同步推进。如今,乡村已成为 “可玩、可学、可消费” 的复合新空间,农业不仅产粮食,更产出体验、文化与快乐 —— 乡村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
近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如今农事研学、农创市集等乡村休闲旅游消费场景发展得有声有色,“村字号”文体活动和非遗体验人气高涨,成为市民亲近田园、体验农事、消费农创产品的重要途径。那么,农业农村部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拓展消费新空间方面有哪些考虑?
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表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既能激活乡村的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又能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塑造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格局,持续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一是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引导休闲农业发展基础好的地区,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开发乡村民宿、康养旅居、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新产品,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打造城乡居民消费好去处。
二是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根据不同时节和主题,举办“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精品旅游线路推介活动,累计推介1000多条视觉美丽、体验美妙、内涵美好的线路。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成为旅游业场景创新、业态融合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三是组织“村字号”文体活动。村“BA”、村跑、村舞、村排活力满满,村歌、村韵、村晚、村戏寓教于乐,村厨、村游、村创、村咖乡韵浓郁。“村字号”文体活动集中展示农耕景观、农特产品、农遗非遗等,把关注聚到村里,一批新的文化网红村走入大众视野,营造新消费体验、培育新消费业态。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的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动乡村游购一体发展。
一是强化金融政策支持。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对金融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作出了安排,我们要用好用活这些政策、促进农产品消费。同时,要联合中国农业银行重点支持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点支持农户、新农人,推动金融政策向休闲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主体倾斜。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促进新时代文明乡风培育,赋能数字乡村发展,推动盘活农村资源资产。
- 增强“农文旅”深度融合金融服务供给,探索将景区经营权、门票收益权等纳入抵质押物清单范围。
- 挖掘和盘活农村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加大乡村戏台、民俗体验馆、非遗传习场所、村艺工坊等公共文化设施金融支持,推进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建设。
- 推动“整村授信”、“无感授信”与“积分制”治理模式有机结合,拓展乡村美德信用积分在金融领域场景应用,盘活村民信用资产。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加大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经营主体中长期贷款投放。
- 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集体经营性财产股权质押贷款。
- 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用于现代乡村产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范并优化债券的资金投向和政策支持。
- 通过增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金融保障、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拓展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服务,提升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水平。
二是丰富休闲农业业态。推进农业与文、旅、体、教深度融合,发展科普研学、非遗与农副产品加工体验等新业态,带动更多特色农产品、道地食材地产地销。根据农时节令,举办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活动,打造休闲农业与文化传承、生态涵养有机结合的新场景。
三是创新“村字号”文体活动。深入挖掘乡村资源,融入现代要素创新内容形式,办出特色;以文化体育赋能农旅融合发展,办出效益;线上线下相结合,传播正能量,办出影响力。
来源:中国网、中国人民银行、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