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夏季田间管理关键期,北大荒农业股份庆丰分公司的稻田里,水稻进入孕穗生长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也进入活跃高峰,病虫害防治工作迎来“大考”。与以往管理人员顶烈日、冒酷暑到田间地头肉眼识别虫情不同,如今借助智能虫情监测设备,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实时掌握虫情动态,为科学防治提供精准依据,这正是分公司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推进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工作人员查看智能“虫情”监测设备运行情况 (范玲玉 摄)
在分公司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水稻试验田,技术人员正通过手机查看虫情数据,屏幕上实时更新着二化螟、稻飞虱的捕获数量和发生趋势,数据清晰直观。“这些智能设备就像‘田间哨兵’,24小时不间断捕捉害虫信息,同步记录温湿度等环境数据,即时传输到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我们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随时能掌握稻田虫情,实现了虫情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吕益民介绍。
这些智能虫情监测设备的运行全程实现自动化。技术人员提前设定工作时间,黄昏前诱虫灯自动启动,依次完成诱虫、捕杀、拍照、识别、计数等操作,随后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设备内置的智能分析系统可精准识别30多种水稻常见害虫,结合历年虫情数据和实时气象条件,能准确预测虫情发展态势,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有效避免了以往凭经验防治可能出现的盲目性。
近年来,庆丰分公司始终坚守“绿色种植、科技护航”理念,着力构建“智能监测—绿色防控—技术支撑”全链条防治体系。目前,分公司已累计安装病虫害监测系统、田间监控等各类物联网设备近200余台套,通过智能化设备为稻田害虫布下“无形天网”。
从“田间跑”到“线上看”,从“经验判断”到“数据说话”,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夏季田间管理效率,更推动病虫害防治向精准化、绿色化转型,为水稻提质增效筑牢了科技防线。(来源:北大荒农业股份庆丰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