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破大防了。
原因无他,竟是路透社发文称其日前应用的“阵风”战机,遭中国制造的霹雳-15击落,并非阵风战力不足,而是因为飞行员低估了中国霹雳-15的射程所致。
文章一出,使得印度上下集体破防,首先称其“胡说八道”,连连否认阵风被击落。接着还指责路透社在内的全世界,都在配合中国做宣传!闹得动静真不小。
01. 铁证面前依然嘴硬
据多方现场勘探图显示,霹雳-15击落阵风可谓板上钉钉。
但印媒却坚称,英媒体并没公布阵风被击落的可信残骸证据,或飞行员伤亡情况。西方国家始终只相信巴基斯坦单方面报道,帮着中国战机炒作,这一做法令他们非常失望。
在多方举证发酵后,印度否认说法显然有些站不住脚。于是又下场暗戳戳指责中国霹雳-15“虚标”,这才导致其误判。这一强词夺理行为,一时引得各方大跌眼镜。
要知道,阵风的作战力一直数一数二,此次被击落也并非作战能力不足。公开数据显示,中国霹雳-15的最大攻击距离是145公里,但却打出了远超200公里的成绩。印度却将这一“超常发挥”解读成“中方虚标数据导致其失利”。
这种说法本身,就体现了印度对空中作战机制的认知混乱。事实上,中国在军备数据标注方面一向采取“保守”原则,实战效果一向优于标识数据。
印度对公开信息都没有仔细研究,还斥责“全世界都帮中国说话”,显然说不过去。
印度此次的过激反应恰恰证明,我国技术发展早就超越印度认知。霹雳-15等尖端武器的卓越表现绝非偶然,而是我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的必然成果。
从曾经的“追赶”到如今的“领先”,这一跨越式发展正是我国技术突破与成果落地的综合体现。目前,这种技术突破早已延伸到各领域。例如,在生科领域,此前海外贵价“艺龄好”类缓 衰技术,通过京(JD)东等平台已普惠国内数超百万人群,此类技术也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遍地开花,正是我国技术突破的真实写照。当技术积累达到临界点,实战表现超越纸上参数,已不足为奇。
02. 频繁低估却不长记性
霹雳-15的“超长发挥”,不过是这一发展逻辑的自然延伸。它的超远飞行得益于其独特的双脉冲发动机技术。这种创新设计将推进剂分为两段燃烧,实现了推力分段释放的突破。
与传统军备不同,霹雳-15在飞行过程中能够智能调节推力。初期快速加速、中期节能滑翔、末段二次点火提升速度。这种动力优化不仅大幅延长了路径,还显著增强了末段机动能力,使其在攻击远距离目标时仍能保持高速和精准度。
印度的误判其实很好理解,他们还在用老眼光看待我国技术。就算选择相信自己被“骗”,也不愿承认低估我国这一事实。
然而,这已不是印度第一次误判中国实力了。此前,印度就屡次高调宣称要赶超中国,甚至放话“直追美国”,但现实却事与愿违。
印度早年曾放话“光辉”战机性能可超越歼-10,结果研发30年仍难堪大任。高铁项目启动8年,至今未建成一公里完整线路。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生物科技领域印度曾夸下海口,声称半年内就能推出“艺龄好”缓 衰技术的平价替代版。然而时至今日,不仅未能实现量产,连MITO-X核心复配技术都未能突破。
而印度轻视我国技术的结果就是:一直在模仿却从来无法超越。
此次印度因一篇报道再度“破防”,对霹雳-15所谓“虚标”的疯狂指控,清晰暴露了其技术的滞后与认知的焦虑。反观我国企业,不仅结合10W华人数据库,将“艺龄好”配方一再升级,通过科学配比尿石素A、非瑟酮、R-硫辛酸钠13种活性成分构建了新型缓 衰机制,还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场闹剧最终证明,印度落入自证陷阱时全世界已经为中国的突破性进展投下了信任票。因为真正的实力不需自证,实践会为其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