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原创 南阳女孩690分考北大临床!父亲搬2万斤沙袋供她,网友却骂“选错了”?

   日期:2025-08-16 16:30:47     来源:一丝不苟的法律人    浏览:0    评论:0    

河南南阳的徐欣怡,家里穷得叮当响,爸爸在工地一天搬2万斤沙袋挣辛苦钱,她却凭着一股狠劲考了690分,硬生生敲开了北大临床医学的大门!可评论区里却一群人泼冷水:“家境不好还学医?纯属自找罪受!”“不如去大厂挣快钱,不然爹还得苦十年!”听得我火都上来了——今天咱就来看看,这姑娘选临床到底错没错?穷人家的孩子,就不配追医生梦吗?

一、先看看这姑娘多不容易:没补过课,靠拼劲考690分

咱先把徐欣怡的故事讲透,知道她有多难,才明白她的选择多珍贵。

徐欣怡家条件是真差,爸爸在工地干最累的活——搬水泥沙袋。一车水泥七八十袋,一袋四五十斤,一天要搬五六车,算下来就是2万斤!夏天太阳晒得皮肤脱皮,冬天手冻得裂口子,可他没敢歇过一天,就怕耽误闺女上学。

徐欣怡比谁都懂爸爸的苦。别的同学比穿名牌、比零食,她从不凑这个热闹,下课就埋在题海里,放学回家先帮爸妈做家务,晚上在灯下学到十一二点。关键是,她连一次课外辅导班都没上过!不像有些孩子,靠砸钱补出来的成绩,她全凭自己啃课本、问老师,硬生生把成绩稳在班里第一。

高考出分那天,690分!拿到北大临床医学录取通知书时,她第一时间给爸爸打视频电话。镜头里,爸爸刚卸完一车沙袋,满手是灰,听见“北大”俩字,先是愣了几秒,接着眼泪就下来了,嘴里反复说:“值了!爸再累都值!”

这场景,谁看了不心疼?谁看了不佩服?可偏偏有人站出来说风凉话,我真想问一句:你们良心不会痛吗?

二、网友泼的冷水有多刺耳?无非就这3个歪理

咱来看看那些“劝退”的网友是咋说的,总结下来就3个歪理,咱逐个拆穿:

歪理1:“学医周期太长,等你赚钱,爸都老了!”

有网友说:“临床5年本科+3年研究生+3年规培,30岁才能正经赚钱,到时候你爸都快扛不动沙袋了,不如学工科去大厂,毕业就能拿高薪,立马帮家里减负!”

歪理2:“穷人家没背景,学医熬不出头!”

还有人说:“北大学生多了去了,医生这行要人脉要资源,你一穷丫头没背景,规培完都不一定能进好医院,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耽误了挣钱的时间!”

歪理3:“再让爸苦十年?贫困家庭扛不住!”

更有人直接算“经济账”:“你学医这十年,学费生活费还得靠爸搬沙袋,他再苦十年身体都垮了!看似熬出头,其实困难才刚开始,纯属坑爹!”

这些话听着好像“现实”,其实全是短视的算计!他们只看到“眼前的钱”,没看到“长远的路”;只看到“暂时的苦”,没看到“一辈子的稳”。咱再从法律和现实层面,好好说说这事儿!

三、法律+现实双层面:姑娘选临床,一点没错!

首先咱得明确一个理: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只要不违法、不违背道德,就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宪法》里就规定了,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也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的自由——徐欣怡想学医,想当医生,这是她的权利,更是她的梦想,谁都没资格否定!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钱”和“时间”问题,咱用事实说话:

1. 学医真的“十年没钱赚”?错!大学生有很多补贴

很多人觉得“学医要花很多钱,家里扛不住”,但他们忘了,国家对贫困大学生有专门的帮扶政策!徐欣怡考的是北大,属于重点高校,能申请的补贴多了去了:

国家助学金:每年最高能拿6000块,只要符合贫困标准,基本都能申请到;

奖学金:北大的奖学金覆盖面广,成绩好的话,国家奖学金8000块、校级奖学金几千块,完全能覆盖学费甚至生活费;

勤工助学:学校里有很多勤工助学岗位,比如图书馆管理员、实验室助理,既能赚零花钱,又不耽误学习。

咱算笔账:北大临床医学本科每年学费大概5000多,加上生活费,一年1万5基本够了。如果能拿到助学金+奖学金,说不定还能攒点钱给家里寄回去,根本不是网友说的“全靠爸扛”!

2. 医生真的“30岁才赚钱”?比35岁被裁员强多了!

网友总拿“大厂高薪”说事,可他们咋不提“35岁裁员潮”?现在互联网行业有多卷?据统计,大厂35岁以上员工的裁员风险超过30%,很多人到了35岁,上有老下有小,却突然没了工作,再找工作难如登天。

可医生呢?这行是“越老越吃香”!刚规培完可能工资不高,但只要有经验、技术好,不管是去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不愁没饭吃。而且医生的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不像有些行业,年轻时候能赚快钱,老了却没保障。

徐欣怡要是去学工科进大厂,可能25岁拿20万年薪,但35岁可能面临失业;可她学医,30岁开始稳定赚钱,40岁、50岁收入只会越来越高,还能给父母养老、给家人看病提供保障——这才是“长远的稳”,比短期高薪靠谱多了!

3. 穷人家孩子学医“没出路”?北大临床的含金量,你想多了!

有人说“没背景进不了好医院”,可咱得看看徐欣怡的学历:北大临床医学!这含金量有多高?就算她不读研究生,本科毕业回河南,去县医院、市医院根本不愁找工作——现在基层医院特别缺优质医学人才,北大毕业生去基层,那都是“香饽饽”,说不定还能享受人才引进政策,比如安家费、编制。

退一步说,就算她读了研究生、规培完,不管是进三甲医院当医生,还是去医药公司做研发,都是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到时候别说帮家里减负,还能让爸妈过上好日子,这难道不是“改变命运”?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太多人把“赚钱快”当成“成功”,把“稳定”当成“没出息”。可他们忘了:不是所有人都想赚快钱,不是所有人都想挤大厂的独木桥。

徐欣怡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穷人家的孩子,更要选‘慢一点’的路。”因为我们输不起,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时的风光”,而是“一辈子的踏实”。

你们觉得徐欣怡选临床医学错了吗?如果是你,会选大厂还是学医?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