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中灾区的土地上,村民赵雄章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抢收希望,防疫队员白色防护服下是守护的担当,保险理赔员争分夺秒传递着重启的力量,更有像菜商刘付全、收到赔款的郭俊文,以及决心重建养殖场的黄有兵一样的普通人,在互助、保障与专业支持下重拾信心。8月15日记者跟随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前往灾区,记录下他们的生活、工作点滴。也深切感受到在众志成城之下,榆中定能重焕生机,农业生产的脚步也将坚定地重回正轨。
马莲滩村:打通菜农销路解民忧
榆中县马坡乡马莲滩村的蔬菜快速收购点,一片繁忙。泥泞的田埂旁,村民们正弯腰从倒伏的菜地里小心采摘、搬运西蓝花。沾满泥土的双手动作麻利。一筐筐深绿色的花球被快速传递、过秤、码放,品相完好的部分被精心挑选出来。引擎轰鸣声与吆喝声交织,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车辆穿梭不息。
“针对灾后群众最揪心的蔬菜外销,我们一刻没停。”榆中县农业农村局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滕辉在现场协调,声音沙哑却坚定。为最大限度减少农户损失,他们迅速在马坡乡上庄村、马莲滩村等重灾地段设立“蔬菜快速收购点”,全力动员经销商收购。
正在忙碌的张苏滩菜商刘付全道出心声:“我在这收菜十几年了,跟村民们有了感情。兴隆山大道一抢通,我第一时间就赶过来。想赶紧帮他们把菜卖掉,不能让他们再受罪。”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疏导农户返回抢收,组织技术人员下田指导,协调公安开通蔬菜运输“绿色通道”,并积极对接市场设立直销点。目前,4个快速收购点高效运转,累计组织车辆71辆,外销蔬菜超66.2万斤,基本解决了滞销难题。
“我家种了18亩地,这次有3亩受损特别严重,种的主要是西蓝花、散花和菜花。”草滩六社村民赵雄章指着受灾的地块,语气中带着心疼,但也透着一丝宽慰,“多亏政府和相关部门拼命打通了进村的路,我这地里的菜才能运出去卖掉。”
孙家营村:防疫消杀护畜牧
夏官营镇孙家营村,畜牧养殖受灾严重。在一处垮塌的羊舍旁,兰州市农业农村局防疫小分队成员身着密不透风的白色防护服,背负沉重的电动喷雾器,仔细喷洒着刺鼻的消毒水。药雾在阳光下弥漫,汗水早已浸透他们的后背。“水退后彻底消毒是关键,死亡畜禽必须无害化处理,严防疫情!”技术人员一边喷洒,一边向养殖户大声讲解消杀要点。
兰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总畜牧师宋庆伟介绍,灾情发生后,市农业农村部门立即组建了十支小分队奔赴一线,紧急调配电动喷雾器87台、消毒药12.7吨。截至8月15日18时,共排查养殖场户386个,指导386个养殖场户清洗消毒,消毒面积190.34万平方米。并紧急推进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灾后常见动物疫病免疫,目前已累计免疫38705头(只)。对于受困活畜,组建3支共36人的转运队伍,调用8辆运输车,已将344头无法在原址生存的肉牛、奶牛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并紧急调拨饲草料4000吨。“下一步重点是帮助恢复生产、修复圈舍、加强疫防,让养殖户生活重建有序展开。”宋庆伟说。
化家营村:保险理赔重建信心
在夏官营镇化家营村采访时,记者遇到了正在现场办理理赔的人保财险工作人员。人保财险兰州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寅豪介绍,灾后第一天,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党员先锋突击队就已抵达灾区。公司紧急启动“三级三检”工作机制,设立现场报案点,开启预赔通道。“核心就是‘三减’:简化单证、流程和环节,确保受灾群众第一时间获赔,快速恢复生产。”陈寅豪强调。
“我种了13亩散花,这次有6亩遭了灾”,化家营村二社村民郭俊文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刚刚收到的银行到账短信。“保险公司动作是真快!前一天刚报完情况,第二天钱就赔到账上了。这速度,真是解了燃眉之急!”郭俊文的经历是快速理赔机制的生动注脚。仅在夏官营镇,人保财险目前已赔付500多户、480余亩地,支付农险赔款161万元。快速到位的理赔款,为像郭俊文这样的受灾农户注入了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强心剂。
多方聚力 共筑防线
灾情发生后,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迅速行动、统筹部署。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组带队,深入榆中县5个受灾乡镇及17个受灾养殖场实地核查灾情,并坚持每日上报动态进展。为科学指导救灾复产,市局紧急印发了灾后恢复生产10条具体措施,并火速组建畜牧、农技、保险等10支专业小分队奔赴一线,现场指导农户抢收尚有价值的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全力开展生产自救。
在防返贫兜底方面,借助省厅协调开通的农业农村部防返贫监测“绿色通道”,高效指导榆中县快速录入因灾导致生活严重困难的农户信息,确保各项帮扶政策第一时间精准落实,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与此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市委农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号召市县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伸出援手。目前,已接收捐赠物资价值8.3万元。多支社会组织携带专业装备,紧密配合应急部门开展工作;160余名志愿者在安置点24小时轮班值守,全力保障物资的高效转运与精准分发。特别关注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受灾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传递关怀与温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