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党建”遇上“生产线”,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平顶山永顺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给出了有力回答:党支部委员张国栋带领党员攻坚组,以100%的交货达成率交出了亮眼答卷。最新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0%。“‘红色根系’正深植产业肌理,成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该公司负责人刘延彬一语道破关键。
今年以来,平顶山高新区围绕“两高四着力”要求,坚持做实产业引育和项目建设“两个支撑”,以强化党建引领推动高效能治理,以科创赋能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升级,以打造“质量强区”牵引高质量发展,以营商环境优化牵引“五个环境”提升,用党建引领、科创赋能、质量强区、营商环境“四张名片”打造发展新生态,在产业赛道上竞逐新优势,全力推动“再次创业”、打造“活力高新”。
“党建红”:密植“根系” 激发生产力
高新区将“党建+”模式深度融入发展血脉。党员先锋队驻扎项目一线,攻克设备调试等难题,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20%;“党员攻关岗”引领企业技术革新36项;党员服务示范窗让审批提速65%;党企连心服务中心“红链”圆桌会议成为企业纾困“金钥匙”,精准解决用工、融资、销路等难题60余项;创新构建的“1+N+X”模式,织就一张拥有152个党组织3124名党员、在“两企三新”领域党建覆盖成效显著的严密网络,真正催生“政治引领、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生动实践。
“科技蓝”:创新涌流 锻造产业脊梁
河南无水染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全球首创节水超90%的无水印染技术折桂全国大赛;库柏爱迪生(平顶山)的核心专利,单季度贡献全区超七成的进出口额;河南中平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矿山整体解决方案”落地10座矿山,有效降低开采成本,展现了科技赋能产业的硬核实力……
如今,高新区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活跃温床,梯度培育机制成效显著,汇集了全市逾半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领跑全市。“创新积分贷”等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创新沃土,今年以来已投放超8亿元,并带动省、市级研发基金支持近千万元。
“质量金”:以“绿”为底 提升产业成色
“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是高新区追求高质量的鲜明注脚。该区聚集了多家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智能车间以及各级质量奖标杆企业。“质量管家”团队助推50余家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产业链协同机制推动关键环节合格率达98%;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平台年为企业节省检测成本超千万元。在尼龙产业链上,绿色发展环环相扣,原料高效利用、工艺技术升级、水资源循环利用形成闭环,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减少固废排放1.2万吨,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营商绿”:沃土滋养企业全周期
“高新速度”和“高新温度”正成为吸引企业的金字招牌。企业开办15分钟办结、迁移手续时限缩短95%已成常态;“15分钟政务服务圈”和“三级帮代办”体系让498项服务“办事不出园”,每年为企业跑腿超千次。重大项目享受“拿地即开工、预验即试产、竣工即领证”的极速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凸显“无事不扰、无处不在”与“服务型执法”的温度与刚度:设置“温馨缓冲期”引导整改36家企业免罚;“综合查一次”让检查频次锐减60%;知识产权保护链条不断夯实,坚定守护创新者信心。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孙国权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两高四着力”要求,深化“四张名片”的协同效应,聚力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全项目、做细规划、做优服务、做实保障,以更实举措擦亮名片,书写“再次创业”新篇章,贡献更加强劲的高新力量。(蔡长伟 石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