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侯亚飞 通讯员 陈曦 郑飞 吴丹丹/文图
暑假里,南阳市文博场馆成为孩子们最爱的“打卡地”。在这里,孩子们不是简单地看文物、读书本,一场场有温度的研学活动,让传统文化从书本里“走出来”,悄悄在孩子们心里种下文化的种子。
上午10点,南阳市博物院的研学课堂已经热闹起来,讲解员正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介绍眼前的文物,从年代背景到讲解的表达技巧,一点点帮孩子们“解锁”历史密码。老师们细致指导,孩子们听得入神,那些玻璃柜里的楚汉文物,仿佛在这些稚嫩的声音里“活”了过来,大家打心底里爱上了家乡文化,更学会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表达。
如果说博物院是历史的“活化石”,图书馆则是文脉传承的“栖息地”。南阳市图书馆以“书香伴盛夏,童心传文脉”为主题打造的5日沉浸式研学营,让孩子们在书海中开启了一场文化冒险。孩子们捧着泛黄的古籍复刻本,听老师讲活字印刷的智慧;拿起彩纸和剪刀,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剪出灵动的图案,书本里的“文脉传承”,变成了可以亲手触摸的体验,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勇气,更肩负起一份文化传承的小小使命。
从博物院里触摸历史的温度,到图书馆里感受书香的厚度,当文物的故事被孩子讲出,当古籍的温度被小手触摸,文化的根脉便在潜移默化中深深“种”进心里。这个夏天,南阳的文博场馆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最好的课堂在路上”,那些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的文化种子,终将在未来生根发芽,开出传承的花。
【编审:赵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