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吹过河南镇平县杨营镇中原荷花博览园的万亩荷塘,小船儿推开绿浪,远处的观光小火车摇摇晃晃,游客正举着自拍杆拍个不停。几公里外,李师傅的刻刀也不消停,《稻香丰年》的麦穗纹路渐渐清晰。当荷香遇见玉色,这座豫西南小镇的变革图景,和伏牛晨曦一同苏醒,逐步清晰。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荷花园负责人楚国成的手机一震,智慧平台弹出“北京大客户预订鲜莲!”的新订单。他快步走进调度室,大屏实时显示签约农户采收进度。这里正是国家AAA级景区、省农业龙头企业——中原荷花博览园,“十里画廊,万亩荷塘”的盛景吸引着八方游客。“过去单打独斗,一亩莲塘顶多赚三千。”旁边分拣新鲜莲蓬的农妇接过话茬,语气透着满足,“现在土地流转给园区有租金,农闲还能来打工,加上合作社深加工的荷叶茶、藕粉卖得好,收入翻番都不止哩!”她指向包装车间忙碌的身影。
园区依托“联合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金、园区务工薪、入股分红股、品牌加工利等多渠道,盘活资源带动增收。去年年产鲜藕2万余吨,深加工产品畅销全国,年销售收入千万元,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的“荷塘红利”。这实实在在的钱袋子,是杨营镇党委谋划的党建新格局:成立产业联合党委,整合村级合作社,建成玉料共享仓、电商直播基地;“支部+强村公司+农户”的模式,有的还成了拿分红的“股民”,心里甭提多乐了。
治理网格里藏着“七十二变”
网格员王珍珍的手机响开了:“七组独居老人房屋进水!”她披起雨衣骑着电动三轮车摸到那家,背起老人就走。这种事在杨营镇180个网格不算稀罕。镇党委组织四级架构——“镇党委——联合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180名网格长、425名专职网格员、491名兼职网格员组成了跑不断的“铁脚板”。王珍珍那随身挎的“百宝包”,登记信息、巡河看堤、调解吵架、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代办医保……啥活儿都干。“过去办医保得跑镇里好几趟,现在手机扫个码,就办利索了!”她翻出村振平台记录:2025年网格事件响应高效,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老乡镇赶上新时髦
林寨村村民的手机响起蜂鸣,屏幕上闪着红光:“东南农田出现病虫害!”无人机应声起飞,开展“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作业。“搁从前组织农户各自喷药,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均,现在县里对接专业公司,飞防一遍过,省心又高效。”这得益于新推行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科技赋能建设的网格平台,整合七所八站数据以及网格员上传的相关信息,开发出玉料溯源、智能安防监测等应用场景。玉雕大师创意园小区,红色物业平台运用“六事民情工作法”化解纠纷。最让老百姓竖大拇指的是健康服务——党员志愿者这边让老人量血压测心跳,医生在那头解释数据。高科技在老乡镇也落了地,扎了根,还不把老少爷们儿落下。
治理温度在村头巷尾
西张庄村村民只要路过都会停下来,看看崭新的水泥路,道路硬化由“村集体+村民自筹+政府补贴”三元共建完成,户户通成为现实。刮风的日子,“乡里中心”热乎乎地,暖气混着饺子香扑面而来。老人们正和网格员包饺子:“他们差不多隔两天都来!”墙上的微心愿树贴满便签:“小孙子想要新棉鞋”“门前坑坑洼洼的路啥时候修啊”。天擦黑,岁坡村的广场亮起灯光,露天电影开演,村民们搬着小板凳,摇着大蒲扇,夏夜的凉风里,说说笑笑,家长里短、针头线脑的事儿就消化了。你看,从热乎乎的饺子到放电影的光影,基层党组织领着干的治理,暖就暖在给大伙儿办的一件件小事、实事上。
当党建的红线串起网格的哨声、产业的脉动、民心的温度,杨营人以实干担当,忠诚践行“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殷殷嘱托,在田垄间书写根系绵延的答卷。今天的杨营镇正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固本培元,以产业兴旺激活血脉,以民心所向丈量实效,阔步走着党组织领着大伙儿一起干、一起管、一起享福的乡村治理新路子。(来源:镇平县委宣传部 作者谭亚廷 仵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