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河南省确山县留庄镇的试验田里,一块块醒目的标识牌引人注目:小麦在整齐的田块中舒展新绿,一场关乎“藏粮于技”的田间科学试验正悄然推进。确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此开展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结合去年的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和大豆根瘤菌剂试验,农技专家用科技力量破解农业生产“减肥增效”难题。
了解肥料利用率,算清肥料“经济账”
在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区,高级农艺师赵宏伟向围观农户解释试验设计:“这块田划分了常规施肥量,设置不施化学氮肥、不施化学钾肥、不施化肥磷肥、不施肥处理等5个处理区,每块玉米小区都挂着‘身份证’。通过对比籽粒产量和秸秆养分残留,就能算出肥料被作物‘吃进去’多少”。
肥料利用率试验的实施,能够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减肥增效四种模式下化肥利用率现状,为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作物生产的优化施肥技术提供参考,建立确山县玉米、小麦生产的施肥标准体系,最终为形成新的有利于在田间大面积应用和示范推广的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大豆“以菌替肥”:小菌剂撬动大生态
最南侧的大豆根瘤菌剂试验区,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根系间发生,试验田采用菌剂拌种处理方式。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胡永辉挖出一株大豆,轻轻抖落根瘤:“喷施根瘤菌剂的植株,根瘤数量是普通田的3倍,这些‘微型氮肥工厂’能自主固氮,每亩可减少尿素施用量5公斤。”
“大豆根瘤菌接种是一项增产节肥、投资少、收益大、简而易行的措施。是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它对于大豆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将空气中丰富的氮素资源转化为大豆可以直接利用的铵态氮,解决大豆的氮肥供应;二是根瘤菌分泌的酶,促进大豆的生长发育。”农技专家向种植户解释道。
从“试验田”到“丰收田”:科技兴农向未来
确山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胡永辉表示,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的最优模式,明年将继续推动田间试验的开展,在全县建设减肥增效示范区。眼下,试验田已成为农民随学随用的“露天课堂”,每周都有百余人前来“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