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常州经开区:农创二代登场 用新打法重构农业创业赛道

   日期:2025-08-21 08:30:42     来源:央广网    浏览:0    评论:0    

当乡村振兴吹起农“潮”音时,越来越多的青年力量在乡村沃土中涌现。在常州经开区,有这样一批农创二代,他们敢想敢为,以知识为笔赋能农业新发展,以项目为钥激活乡村新动能,以融合为桥开拓振兴新路径,用一套套农业“新打法”,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出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

比赛现场

上阵父子兵

长久润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横山桥镇。车子刚开进院子,一股浓浓的酱香味就顺着车窗飘了进来。车一停稳,一位年轻人便热情地迎了上来,他就是长久润的“少东家”——严海运。

谈及满院的酱香,这位接班人感慨道:“这味道,从我记事起就一直伴随着我。从1998年上海农贸市场旁的小作坊起步,到如今的规范化企业,长久润的成长,也正是我成长的见证。”

严海运说,老家河南有冬天腌腊肉的习俗,没想到这门手艺在江南扎了根。1998年,父亲严长生在上海打工时,跟着老乡接触到腌腊制品生意,发现上海本地人尤其偏爱这种甜香入味的口感。于是,便在上海农贸市场旁开起小作坊,将家乡的腌制技艺与江南口味相结合。

2013年,企业初具规模后,搬迁至苏州,父亲负责生产,严海运则驻守在苏州肉联厂流通市场的直营门店,父子俩形成“前店后厂”的默契配合。

2021年,严长生看中常州的发展机遇,企业迁移至此。

走进长久润的生产车间,现代化设备与传统工艺正完美融合。滚筒腌制机里,原料在真空环境中均匀吸收调料;低温腌制库保持着0℃的恒定温度,确保肉质鲜嫩;55—65℃的烘房里,诱人的酱红色逐渐“爬”上腊肉表面;烘烤后的腊制品,立刻进冷库,两小时速冻至-25℃,既能锁住风味,又能防止变质。

都说“上阵父子兵”,在企业的发展版图中,严家父子二人早已形成默契的分工。严长生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稳稳把控着生产管理和设备维护的核心环节,为产品品质筑牢根基;严海运则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开拓精神,专注于销售渠道的深耕与新市场的拓展,为企业注入增长活力。

不卖苦力卖脑力

第八届常州市农村创业大赛的讲台上,“00”后姑娘姜山分享的“一碗面”故事引人注目。这位2022年从美国加州大学数学系毕业的海归,没有走进写字楼,而是选择一头扎进生产车间,与面条生产线为伴,为家族企业开辟新赛道。

“00”后姑娘姜山分享“一碗面”

姜山的母亲姜丽英,是锡常地区知名豆制品企业“津津乐”的掌舵人。企业创办21年来,凭借着对品质的坚守和规范化的生产管理,企业年销售额稳定在亿元左右,“津津乐”已成为锡常地区市民餐桌上“放心豆制品”的代名词。

不过,传统豆制品的发展始终存在局限性。姜丽英解释道:“高温杀菌会影响产品口感,所以我们只能依赖冷链深耕本地市场,并且当天生产当天配送。”就在企业迫切寻求突破之际,学成归来的姜山带来了新思路——她主导的“食客缘”面制品项目,成为“津津乐”延伸产业链的关键一步。

姜山带来的不仅是新产品,更有管理效能的提升。姜丽英笑着举例:以前靠手工报货,差错率高,在姜山的推动下,企业自主研发了第四代管理系统,实现手机下单、数据实时监控。“连跟了我十多年的老会计都学会了用电脑查看盈亏,出品率、成本核算一目了然,管理效率大不同。”姜丽英感慨道,显然,新系统更能适应法规更新和精细化管理需求。

谈及未来,母女二人目标清晰:一方面深耕常州本地500余万人口的消费市场,充分挖掘豆制品、熟面条等消费潜力;另一方面,持续优化熟鲜面工艺,将其推广至更多校园食堂和连锁餐饮企业,让这碗常州风味的面条走向更广阔市场。

“现代农业和过去已是天壤之别,这种差别是‘心’与‘脑’的差别。”姜山这样理解她的选择,“心”是对土地与环境的热爱,“脑”则是运用知识和创新改变传统农业模式。作为新一代“农二代”,她和伙伴们的使命,正是在父辈、母辈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品牌的跃升。(来源: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