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大豆、高粱、红薯、中晚稻等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连日来,湖南零陵区农业技术人员冒着酷暑在该区田间地头给农作物“把脉问诊”,科学指导群众进行田间管理。
“玉米抽雄期要做好防倒伏,大豆花荚期需补施硼肥……”在该区南津渡街道仙神桥村,高级农艺师苏琼一边示范,一边叮嘱农户“科学管理能让产量提升20%以上。”
针对当前玉米、大豆、高粱等秋季作物生长关键期面临的持续高温、病虫害高发等问题,苏琼围绕“水肥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极端天气应对”三大主题,结合仙神桥村土壤特性和作物长势,认真讲解关键技术要点。
“以前靠的是经验,现在有了技术人员的专门指导药物节省又高效。”村民张亚梅说。
在邮亭圩李家桥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新插的晚稻绿油油一片,在微风中起舞,3架无人机进行编队作业为晚稻喷洒农药,统防统治成效显著:防治成本每亩从25元降至13元,作业效率提升12倍,农药用量减少30%。种粮大户邓光武介绍:“以往人工打药需半个月,现在三天就能完成。”
“通过配方施肥和飞防技术,我们镇年减少化肥用量1600吨,粮食亩产提升10%左右;通过减量增效模式,在减少投入的同时提高收益,每亩净增400余元。”邮亭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富家桥镇大仙观村,卿顺花家庭农场1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田长势良好,农艺师杨秋生正在采集数据。“当前要重点做好应对高温干旱工作,及时浇水及叶面喷施叶面肥,增强抗倒伏能力。”杨秋生说。
零陵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海明表示,零陵区将始终保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政策,持续推进农技服务下沉,以科技创新助力农业提质增效,为秋粮生产保驾护航。(殷雅君 唐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