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阳光,透过梧桐树浓密的枝叶,在地面上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陈雅芳静静地站在人流涌动的考场外,手心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眼睛却始终盯着那扇缓缓打开的大门。人群中,家长们或交谈、或踮起脚眺望,而她只是沉默地等待着。
终于,她看见女儿小雨在人群里走出来,身上背着那只已经磨旧的书包,脸上带着解脱般的笑容。那一刻,陈雅芳的心微微一颤——她等的不是这一场考试的结束,而是等待了整整十几年的一个节点。
小雨走到她面前,眼里的光很清澈:“妈,我考完啦。”
“好。”陈雅芳努力笑了笑,伸手帮她理了理肩上的肩带,“辛苦你了。”
没有人知道,此刻的陈雅芳已经在心里做了一个长久以来的决定——她要结束这段早已形同虚设的婚姻。
她望着女儿,想起自己这些年的忍耐、沉默、委屈与无奈,终于明白,有些时候我们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为了爱的人,甘愿把所有苦都咽下去。如今,孩子长大了,高中生活落下帷幕,她也终于到了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
陈雅芳的婚姻,在别人眼里,是安稳而普通的。但只有她自己清楚,这个家早就失去了温度。
丈夫宋明,很久以前就变了。
刚结婚的头几年,他也曾细心体贴,可在小雨上小学后,这份温情逐渐消失不见。他总是很晚回家,身上带着浓烈的酒气,还混杂着陌生女人的香水味。她曾问过一次,他却冷笑道:“别胡思乱想,男人应酬很正常。”
从那以后,陈雅芳学会了沉默。
她明白,这段关系只剩下名存实亡的责任。而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小雨——那个会在做完作业后跑来拉着她的手讲笑话的女儿。
只要在小雨面前,家还是完整的,她就咬牙坚持。
可是,每个深夜,当宋明醉醺醺回家倒头大睡时,陈雅芳常常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望着楼下的路灯发呆,眼泪无声地滑落。寒风吹过,她会用围巾裹紧自己,告诉自己:“忍忍,就几年。”
小雨上高中的三年,陈雅芳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她身上。
每天清晨六点,她都会早早起床,为女儿准备热腾腾的早餐——一碗皮蛋瘦肉粥,配上煮鸡蛋和切好的水果。小雨吃得慢,她就笑着催促:“小懒虫,快点,不然又赶不上早读了。”
送走女儿后,她会快速收拾好家务,再出门去超市做兼职。晚上回到家,她第一件事就是去女儿房间,陪她一起复习、整理错题,耐心地为她讲解不会的题目。
外人看她永远笑着,很少有人知道,那笑容背后是怎样的孤独与压抑。
高考结束的那一天,对小雨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陈雅芳来说则是一次迟到的解脱。
离婚的手续办得比她想象中顺利——宋明似乎早就无所谓了,签字的时候连眼睛都没抬。
走出民政局那一刻,陈雅芳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肩上的巨石终于落了下来。那天的天空很蓝,云很白,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她突然有点想笑——原来,轻松的感觉是这样的。
接下来的日子,她给自己安排了很多计划。她报名了瑜伽班,让僵硬的身体一点点舒展开;在市图书馆找了一份管理员的工作,安静地与书为伴;还把尘封多年的日记本重新翻开,开始写下她的故事。
渐渐地,生活不再只有柴米油盐,还有香气与色彩。
初秋的一个下午,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映出一地金色。陈雅芳正在整理新到的书籍,忽然听见有人轻声唤她名字:“雅芳。”
她抬起头,就看见门口站着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林远。
他微笑着,手里捧着一束明亮的向日葵:“我等了二十年,只为再见你一面。”
时间像是突然倒流——
他们曾是彼此的初恋,在大学校园里一起走过最美好的青春。可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们错过。毕业那年,林远为了家庭负担,去了外地工作,而陈雅芳则因父母的期望,嫁给了宋明。
多年后,他们的生活各自翻涌波澜。林远经历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早已单身。偶然听朋友说起陈雅芳的近况,他便辗转打听,终于站在了她面前。
向日葵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就像他们年轻时的笑容。陈雅芳的心,不可抑制地颤了一下。
国庆节,小雨从外地回家。她察觉到母亲脸上的笑容比以前多了几分轻快,也听到了那个叫“林远”的名字。
那天晚上,饭桌上气氛很温馨。陈雅芳小心翼翼地开口:“小雨,妈有件事想和你说……我离婚了,现在……我和一个老朋友在交往。”
说完,她垂下眼,不敢直视女儿。她害怕女儿介意,甚至责怪她。
可没想到,小雨放下筷子,站起身抱住了她:“妈,我只有一个爸,但你可以有自己的幸福啊。”
小雨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些年你为了我,忍了那么多,现在该为自己活了。我已经长大了,你不需要再为了我勉强自己。”
那一刻,陈雅芳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突然觉得,所有的等待、所有的忍耐,都是值得的。
后来,小雨见到了林远。林远笑得很温和,给她带了一本她喜欢的小说,还细心地在书签上写了祝福的话。小雨愣了愣,笑着说:“林叔,谢谢你照顾我妈妈。”
阳光透进屋里,母女俩的笑容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陈雅芳知道,人生的路还很长,而她终于可以不再回头看,而是朝着属于自己的光,慢慢走过去。
有人说,中年离婚是一种勇气,而能在多年后遇见依然真诚的人,则是一种幸运。陈雅芳用半生的忍耐换来了后半生的自由,她的故事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幸福,不论在什么时候开始,永远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