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元茹
《人民日报》“与企业家谈‘新’”系列开栏以来,已先后推出3位企业家的长篇专访,其中有2位都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胖东来的于东来、泡泡玛特的王宁。
一个来自许昌,一个来自新乡,相隔150公里的两座城市,走出了当下中国最出圈的两大商业样本:前者靠一条“用真诚换信任”的朴素逻辑,把超市开成“6A 级景区”,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后者用 15 年把一只LABUBU做成世界级 IP,市值破4000亿港元,海外增长超400%。
巧合的是,这两位河南的企业家近日频频刷屏,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众多讨论。
8月18日,一则“胖东来招聘”的信息登上热搜,一则招聘公告10万+的阅读量。此次招聘中,胖东来不仅为在新疆、西藏高原艰苦地区奉献的退伍边防军人和刑释人员开设专属通道,分别招录200人和20人,保安、保洁的月薪更是近9000元。从招聘要求上看,“发自内心地喜欢胖东来的文化理念”和“个人品质”作为了基础标准。网友感慨:“它甚至怕你不知道怎么准备,连书都列上了,真诚做到了极致。”
8月19日,泡泡玛特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其中海外营收55.9亿元,占比达40%。8月20日的线上业绩说明会后,市值更是突破40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创始人王宁“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的豪言正加速成为现实,一只名为LABUBU的潮玩,正作为“中国土特产”风靡全球。
一传统,一潮流;一深耕河南,一扬帆出海。于东来和王宁两位河南企业家看似路径迥异,却在访谈中,流露出同一种根植于中原大地的精神内核:一种摒弃短视投机、追求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一种“厚道”与“敢为”相辅相成的商业智慧。
在追求“唯快不破”的商界,两位企业家却都选择了“慢”。
于东来的“慢”,是主动关闭盈利门店的“壮士断腕”,他直言:“我们不想为了规模,牺牲品质和顾客体验。”这份“慢”的背后,是一套数万页的操作手册和对“人性”的极致尊重。近日火爆的招聘公告,正是其“对员工好”理念的最新诠释——它不是在“卷”福利,而是在定义一种健康、可持续的劳动关系,这本身就是最强的品牌广告和竞争力。
王宁的“慢”,是15年深耕IP文化的“厚积薄发”。他坚信“尊重时间、尊重经营”,在潮玩这个当时无人看好的“小品类”里,用“慢和笨”的本土化方式开拓全球市场。这份“慢”的回报,是LABUBU成为世界级IP,是海外销售额即将反超国内的强劲增长。他的“慢”,实则是在全球范围内跑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而用厚道慢慢扎深的根,恰恰成了他们“敢为”的底气与魄力。
于东来的敢为,是将“诚信”“仁爱”等传统价值观念化为“无理由退换货”“500元投诉奖”等现代企业制度。用最朴素的“真诚美好”,实现了中国传统商业逻辑在现代社会的成功复归。
王宁则是一位“文化符号的翻译者”。他敏锐地捕捉到“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是世界级的文化”,依托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将东方美学和情感需求融入潮玩。LABUBU等IP的成功出海,不再是简单的商品出口,而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现代工业体系结合”的出口。
正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林风霞所说,诚信经营、勤劳坚韧、厚重务实、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等这些传统豫商精神,体现了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商业智慧。他们既继承了传统豫商精神的核心基因,又具备现代豫商敢于创新的时代基因,展示了河南企业家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的创新活力。
两位企业家的实践,刷新了新时代的豫商群像:务实其外,理想其中。
他们务实——于东来花费大力气生产一颗豆芽只为让群众放心,王宁精研一个盲盒的供应链力求做出有温度的产品。他们扎根实业,在“浮躁的市场”中保持清醒。
他们更理想——于东来想做行业的一条“鲇鱼”,激活整个零售业的服务升级;王宁则立志“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而非“中国的迪士尼”。他们的理想,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蓬勃生长的河南民营企业家们对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也是厚道稳健的实力和敢为人先的锐气。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