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孩子暑期去哪儿”成了务工家庭的揪心事。濮阳市台前县人大常委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率先发出“激活代表联络站资源、打造暑期儿童成长港湾”倡议,推动联络站从“履职平台”向“多元服务阵地”深度转型,以“小站点”撬动“大服务”,带动全县人大系统掀起暑期儿童关爱热潮,各乡镇人大积极响应,创新实践亮点纷呈。
“安全筑基+兴趣赋能”,让守护有力度。马楼镇以“七彩假期”破解“看护难”,联络站里红色经典与科普读物丰富视野,“安全小课堂”通过趣味互动筑牢防溺水、交通安全防线,宪法主题创作让法治精神可视化;凤台街道同步开设“暑期安全小课堂”,人大代表与志愿者用动画、情景演练传授防诈骗知识,为孩子披上“隐形防护衣”,形成“安全+兴趣”双线守护模式。
“全链条关爱+精准帮扶”,让服务有精度。后方镇将关爱做深做实,防溺水案例剖析、交通安全现场演练、反诈课堂联动筑牢安全网;县人大代表王卫红护送困境学子入学,镇人大发起助学倡议,汇聚代表力量点亮求学路;农家书屋变“清凉书苑”,返乡大学生“一对一”辅导、分龄读物配置,让“看护难、辅导难”转为“成长乐”,构建起“安全—助学—成长”全链条服务。
“治理延伸+后盾托举”,让保障有广度。打渔陈镇推动联络站功能向基层治理延伸,通过“网格民意面对面”座谈会,人大代表下沉收集儿童关爱诉求,“网格+数字赋能”“网格+多元共治”等举措落地,既疏通治理“毛细血管”,更以高效治理为家庭托稳孩子成长后盾,实现“儿童关爱”与“基层治理”双向赋能。
台前县人大常委会以代表联络站功能创新为抓手,推动各乡镇形成“一乡一特色、全域有亮点”的暑期关爱格局。这些遍布城乡的“小站点”,既是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窗口,更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温度的生动载体。
河南法治报记者 林栋 通讯员 王传帅 管晓茹 王子龙 编辑 王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