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布丁
据封面新闻,近日,多位云南商务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反映,他们在校期间曾被学校强制安排到电子厂实习,且被克扣每小时6元工资,“一站就是11个小时的工作,我们学的是医学专业,他让我们去流水线打工”。
8月21日,云南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对此回应称,暂未收到学生反映,将去落实调查,“如果说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去电子厂,肯定是违反国家相关管理规定的。”
像这样把职校学生“卖”到电子厂打工的新闻,最近几年频繁见诸报端。职校为何敢无视禁令,向企业输出廉价劳动力并赚取差价?当遭遇不去或举报就拿不到毕业证的威胁时,职校学生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据一位2022年初被安排进电子厂实习的同学介绍,自己当时在上大一,读的医学专业,同一批进入浙江、福建和江苏等地多个电子厂实习的学生超过600人,“不去实习肯定是没有毕业证,毕不了业的。”该同学还表示,学生不能自己找实习地,由学校统一安排,说是为了安全起见。
实习苦累就罢了,学校还存在克扣工资的行为。有同学看到财务表格,电子厂给的时薪是25元,而学校发给学生的时薪是19元。一份云南商务职业学院的利润结算表也显示,扣掉各种费用后,学生到手工资为3900多元,“学校利润”备注一栏则为826元,这“人头费”不要太好赚。
视频截图
然而,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实习岗位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不得仅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等。
彼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动,以实习为名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流水线”务工等问题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而新规针对相关问题进一步划出红线、明确行为准则。
现在来看,云南商务职业学院在《规定》下发的同一年顶风作案,完全无视教育部的三令五申。而据目前仍在该校就读的学生透露,学校每年还在向那些工厂输送学生。
职校为何如此大胆,不怕被处罚么?先来看下《规定》对违规学校的处理——
“对违反本规定组织学生实习的职业学校,由职业学校主管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如果学校“拒不改正或者管理混乱,造成严重后果、恶劣影响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给予相应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资料图片 图文无关
也就是说,学校违规组织学生实习,违法代价非常低。常见的情况是,被学生举报、媒体报道后,叫停实习把学生拉回来,再做个检讨写个报告,可能就没事了。然后等风头过了,又可以继续向工厂“卖”学生,大不了再来一次整改。现实中很少见职校负责人被严肃处罚。
对接收学生的工厂,《规定》提到,“实习单位违反本规定,法律法规规定了法律责任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地方有关职能部门应当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可现在工厂招工难,有学校源源不断地送来年轻廉价劳动力,工厂能正常开工纳税,地方政府还有动力去追究工厂的责任吗?
另一方面,职校能获得的资金和资源相对有限,为了多捞收入,学校就会从学生身上想办法。学费、住宿费等要备案,太高了家长也不会送孩子来,于是送学生实习赚“中介费”,就成了最有效的筹资手段。
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知道没法给职校太多实际扶助,就睁一眼闭一眼。不然职校持续数年一批批送学生去工厂实习,有关部门能一点不知情,每次等到媒体报道了才有所行动?
说到底,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得加强,让学校不必担心办学经费,要去走歪路子捞钱。同时,对违规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处罚要更严厉更明确,让他们不敢随意打学生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