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通讯员 曹聪
巨型屏幕流光溢彩,台下观众屏息凝神,当最后一组选手以精彩的科普情景剧结束表演,整个河南省科技馆新馆报告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场持续近五个月的健康科普盛宴,在8月22日下午迎来了巅峰时刻。
当日下午,河南省科技馆新馆报告厅座无虚席。第七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总决赛火热开赛,从全省3524部作品中脱颖而出的15部顶尖科普作品在此展开终极对决。
七届耕耘 打造健康科普“河南样本”
健康河南,科普先行。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通过科普教育、活动推广、跨界融合等创新举措,形成“创作—竞赛—转化—应用”的完整生态链,成为全国健康科普领域的重要品牌。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勇在致辞中提到,大赛自2018年启动以来,河南省卫生健康工作者怀着科普热忱,以赛促练、不断创新。“导师制”“区域赛”“素养赛”连年升级,多地市、多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推动大赛形式持续拓展,使健康科普更全面、更多元、更贴近群众。
周勇强调,今年医师节主题“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对广大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不仅要以精湛技术开好“临床小处方”,更要以高尚医德开好“健康大处方”。他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坚持预防为主,投身科普,担当守护健康之责;坚持公益为先,规范行为、抵制虚假信息;坚持贴近群众,将健康教育贯穿诊疗全程,推动知识转化为行为,助力每个人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悬念迭起 “盲盒”赛制考验选手实力
14时30分,会场灯光渐渐暗下,音乐缓缓响起,一场健康科普的视听盛宴正式开启。
“大屏幕请滚动……停!”主持人话音刚落,第一支登台展演的作品名字——《健康科普直播间——乳房自检,远离“胸”险》被定格在大屏中间,展演开始。
第一支作品结束后,主持人请选手代表留步,让其抽取下一支登台作品。这是第七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总决赛的“连环抽选赛制”。这种充满未知的赛制设计,让所有参赛者从抵达现场的那一刻起就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舞台上,选手们通过情景剧、演讲、脱口秀等多元形式,将健康知识演绎得淋漓尽致。有人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有人通过生动的情景剧演示健康误区,还有人用脱口秀的形式让观众在笑声中记住健康要点。
“为什么?为什么我什么都是错的?”
“滴滴滴!经检测,主人正在经历习得行无助。”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刘文静、张帅、吴雨蔚、杨璐、袁兰兰带来的科普作品《无助之时 破晓之间》,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主题,采用情景模拟+AI技术,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共鸣。
“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大家关注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提高大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希望为人父母多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而非成绩上的爱,同时青少年要为自己多加油,不妥协、不气馁。”刘文静告诉记者。
双轨评审专业性与普及性并重
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本次大赛创新采用双轨评审机制。评审团由9位权威健康科普专家和20位大众评审组成,分别从专业性和普及性两个维度进行评判。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员解瑞谦作为此次大赛的专家评审,他说,选手们青春活力、人才荟萃,作品形式多种多样,表现有根有据。选手们都来自医务一线,忙碌工作的同时带来这么多精彩作品,非常不容易。
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韩晔对前三名作品的亮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好的健康科普内容要有‘选题抓人’、‘抓前30秒’、‘抓内容聚焦’三个关键词”。
新程已启 科普之火永不熄灭
17时许,第七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总决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然而,健康科普的征程从未停歇,创新的脚步永远向前。此刻,舞台上的灯光重新聚焦,现场气氛再次被点燃。
“五、四、三、二、一!”随着倒计时的结束,主持人满怀激情地宣布:“第八届河南省健康科普技能大赛正式启动!”现场观众们纷纷起身,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绚丽的灯光在会场交织流转,象征着健康科普事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现场所有人激情满怀,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未来又将有一批怀揣着健康科普梦想的人挥洒汗水、绽放光彩,为推动河南乃至全国的健康科普事业迈向新的高度而努力奋斗。
附:获奖名单